Categories: 国际社会

长江源生态移民的新生活

中新社格尔木12月7日电 清晨六时许,42岁的才仁措按时起床,用天然气烧好一壶酥油奶茶,边看电视边用塑料圆珠编着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式果盘。同一时间,离才仁措家不远的尕桑正在打扫自家小超市,等候第一批客人光临。
才仁措和尕桑的家住在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生态移民村。两年前,他们还都是长江源唐古拉山镇的牧民,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他们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0733户、55773人像尕桑一样成为生态移民。
地处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该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草场面积4.9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镇,人均占有草场的面积都在万亩以上。
从小生活在唐古拉山镇的镇长文君告诉中新社记者,“三江源生态恶化最为明显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由于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鼠害成灾,导致很多牧民牲畜越来越少。”
从2005年始,中国政府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被称为“新世纪中国生态一号工程”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工程规划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采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20余项措施,旨在全面恢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
来自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生态移民项目实施以来,占自然保护区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牧民离开了自家草场。
对于搬迁牧民来说,祖祖辈辈过的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态移民”的身份,使他们朝夕之间成为非农、非牧也非城镇居民的特殊社会群体,生活收入低成了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此,政府除了花巨资为这些移民盖好房子,还加大就业培训,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
“搬到移民村以前,我们家只有不到100只羊,年收入也只有1万元(人民币,下同),除了放牧我什么都不会。”尕桑说,后来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此后在移民村内开了一家小超市,一年收入能有7万元。
和尕桑一样,才仁措学会了编织藏式果盘,每个售价都在100多块钱,丈夫则在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中学会了雕刻玛尼石,每年全家收入加上政府的草场补偿,在10万元以上。
8年来,青海省政府先后确定了11项三江源生态补偿政策。同时,为了保障生态移民的基本生活,该省还拿出专项资金发放生活补贴和燃料补贴,生态移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一系列措施如今已经取得了成效,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靳薇牵头、发布于2014年初的《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移民进入城镇后,居住、医疗、教育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生活在格尔木南郊长江源生态移民村的128户生态移民年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元。
青海省政协多位委员在调研中指出,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并非简单的人口搬迁,而是包含了少数民族传统游牧社会向城镇定居社会的社会机体演化的浓缩过程。
2014年1月,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总面积扩大到39.5万平方公里,预计投资达160.57亿元。
“这些生态移民都是主动自愿进行搬迁的,没有任何抵触情绪。”文君说,这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生态保护观念的转变,当地牧民也意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作者 赵凛松)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

洛杉矶是全国第二大鼠患城市

【美洲华联社9月19日洛杉矶报…

1 小时 ago

加州的数字驾照和身份证现在可以添加到Apple Wallet中

【美洲华联社9月19日洛杉矶报…

6 小时 ago

美联储降息后首日,中国A股走强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16 小时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