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侨务新闻

基层侨联工作者岳玉红:侨务工作越做越有味

中国侨网武汉12月9日电 (张芹 刘兆林 焦佩亮)从最初组织安排,到坚守侨务工作整整29年,今年52岁的武汉市硚口区侨联秘书长岳玉红,始终努力让自己成为侨务工作的有心人、归侨归眷的贴心人。“侨务工作越做越有味道,越做越有爱。”近日,岳玉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大批归侨、侨眷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侨务工作也逐步走向社会化。岳玉红敏锐地感觉到,侨务工作必须依托社区,落实到基层。作为武汉市老城区,硚口区现有归侨134人,侨眷近5000人,其中90%以上归侨为老侨。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大多数人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为此,岳玉红从街道、社区入手,建立侨务工作网及侨界人士联系网,在各街道调查摸底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侨界人士登记册、资料库,确保联系渠道畅通。
2002年,岳玉红从街道侨务干部口中得知,印尼归侨李翠霞夫妻双双下岗,且患有严重疾病,生活状况堪忧,便主动联系她上门了解情况。
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李翠霞的情景,岳玉红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患有严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李翠霞浑身浮肿,脸色暗淡。寡言少语的李翠霞对自己的情况不愿多说,在岳玉红的耐心开导下,李翠霞告诉她,由于没有办理社保、医保,自己患病也不敢去治疗,生活的重负让她十分压抑。
得知这一情况后,岳玉红带着李翠霞来到她原先工作的工厂及社保部门,为其筹集资金办理医保,并通过武汉市侨联爱心帮扶工程为她申请低保。2008年,李翠霞到了退休年龄,可以领到社保后便主动提出取消低保。眼看着生活越过越好,李翠霞对岳玉红充满感激,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她从不忘发短信表示感谢、问候。
事实上,像李翠霞一样生活困难的归侨在武汉市硚口区不占少数。74岁的日本归侨谭汉杰是个在社区里出了名的“犟老头”,以前由于住房及生活困难,谭汉杰经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岳玉红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疏导,并将其纳入帮扶对象,帮他申请生活补贴和廉租房。
在与谭汉杰的交谈中,岳玉红发现,他的倔犟不仅仅来自生活的不如意,更多是自身得不到社会认可。14岁从日本回国后,谭汉杰先后在武汉第一师范学校及郧县师范学校任教,工作期间获得多次奖励,后因诬告罪被判刑开除公职,回到武汉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与社区干部沟通后,岳玉红提出让谭汉杰参与到社区工作中,通过社区小课堂的形式让他融入其中,发挥余热。如今“犟老头”生活得到保障,对于社区工作也主动热心起来。
“只有贴近他们,才能感受他们的需求。”在岳玉红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厚厚一沓归侨侨眷资料,他们的姓名、住址等被详细记录,一些特殊、困难人员还作了特别标注。记者采访中,谈到区内一些老归侨、侨眷,岳玉红几乎都能准确说出对方的姓名、年龄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
岳玉红告诉记者,除了区侨联组织的归侨侨眷联谊活动,也会经常与他们通电话、见面,时间久了他们就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侨联也让他们有了“主心骨”。“岳玉红工作很用心,和这些归侨侨眷都成了朋友。”硚口区统战部原副部长杨良义表示,侨联工作发挥了沟通桥梁、经济联络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诸多作用。
“归侨侨眷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更需要得到关心、关爱。”29年的基层侨务工作经历,让岳玉红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以侨为本,为侨服务”,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在岳玉红看来却是极高的要求,无时无刻提醒她以真心、真情服务广大归侨侨眷,当好桥梁和纽带。
29年来,岳玉红积极投身侨联事业,尽心尽责做好工作,硚口区侨联组织也越来越有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影响力,得到了归侨侨眷的拥护和爱戴。
2006年,武汉市硚口区侨办侨联被国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是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单位。硚口区宗关街多次获得“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完)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Share
Published by
huarenon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