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2月11日電 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受賄一案宣判,經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劉鐵男在擔任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期間,直接或通過其子劉德成(另案處理)收受公司或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人民幣3558萬余元。一審判處劉鐵男無期徒刑。
境外媒體評論指出,劉鐵男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2年上任后開展反腐行動以來調查的第一個部級官員,也是中紀委網站在2014年至今為止以頭條消息公布被查處的21名官員之一。劉鐵男案的宣判,代表著對“審批崩塌式腐敗”的“零容忍”。
中央對“審批崩塌式腐敗”零容忍
香港中通社評論指出,劉鐵男是十八大之后首個被中央紀委立案調查並“雙開”的省部級官員。《香港商報》稱,他也是中紀委網站在2014年至今為止以頭條消息公布被查處的21名官員之一。
法新社報道稱,在過去的10年中,身為技術專家的劉鐵男一度是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規劃師。擔任發改委副主任期間,他都還獲得了“鐵面無私”的稱號,也幾乎很少拋頭露面。
經法院審理認定,劉鐵男在擔任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期間,直接或通過其子劉德成(另案處理)收受公司或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人民幣3558萬余元。
香港《文匯報》援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說,與現在一些貪腐官員涉案金額動輒達幾千萬、上億元相比,劉鐵男受賄數額並不是最大的,而且案發后贓款、贓物全部追繳。綜合這些因素,劉鐵男被判處無期徒刑,在量刑上是適當的。
《香港商報》分析認為,作為官員濫用手中審批大權徇私斂財的代表,劉鐵男案的宣判,代表著對“審批崩塌式腐敗”的“零容忍”。
中紀委重視媒體監督作用效果彰顯
自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開始大力打擊官員腐敗行為。英國廣播公司指出,劉鐵男一案在中國來說比較罕見,因為最先對劉鐵男進行指控的是一位中國記者。由調查性新聞報道直接導致嫌疑人被起訴的情況在中國還很少見。
2012年12月,《財經》副主編羅昌平於通過其博客和微博向中紀委實名舉報劉鐵男涉嫌學歷造假、巨額騙貸和對曾經的情人進行死亡威脅等問題。
“中國媒體人揭露官員貪腐,往往是受到重重阻力不了了之,甚至給媒體人及所在單位帶來災難。中紀委對羅昌平舉報之重視、行動之果斷、效果之彰顯,都可謂獨樹一幟。”英國廣播公司如此評論。
“劉鐵男案體現了媒體監督的作用”,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院院長姚樹潔指出,媒體爆料導致貪官落馬,此前已有先例。要中紀委相信記者的舉報,首先記者要掌握確鑿的証據。不過,此前也曾發生過記者濫權,誣告陷害無辜者的例子。然而,姚樹潔也直言,目前還不能過分夸大媒體監督在中國反貪中的有效性。
彰顯中國政府以反腐促改革信心
德國之聲中文網分析認為,原中國國家發改委高官劉鐵男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司法機關在微博上公布了劉鐵男犯罪事實的詳細內容。然而,習近平的“打虎”反腐戰還沒有結束。
據統計,自今年1月以來,包括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許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核電司司長郝衛平等在內的20多名能源領域的官員和國企高管因腐敗問題“落馬”。
對此,路透社援引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的話稱,“腐敗是中國改革的障礙之一。實際上,反腐是一場打擊利益集團的運動,同時也是為了改變現存的權力分配體系。”
《紐約時報》援引分析人士指出,劉鐵男被宣判可能預示著習近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准備推行雄心勃勃的經濟政策,因為在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發改委的官僚主義僵局是阻礙中國經濟自由化的重要障礙。
“反腐往往是重大制度改革、調整的契機。”香港《大公報》分析指出,在十八大之后,新一屆國務院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下放和削減行政審批,能源局也有多項權力被下放。劉鐵男等一批能源腐敗蛀虫被繩之以法,預計將加速有關改革的進行,破除利益藩籬,完善能源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