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下滑。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295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44亿元,增长8.3%。参照此增速,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速要想达到两位数,12月财收至少要12462.3亿元,同比增速要超过30%。显然,在目前经济大环境下,这样的增速很难想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速很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果真如此,这将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在经过23年两位数增长之后首次回落到个位数。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0.1%,险些”破2″。
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财收下滑自然也就意味着税收下滑。1-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90695.17亿元,同比增长7.4%,呈逐季回落态势。相关部门的报告用语也就显得很有意思。财政部的是”税收收入增长逐步向新常态转变”,而税务总局的则是”税收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匹配”。
用语表述非常淡定,但实际却可能压力不小。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王陆进在前三季度税收情况新闻通报会上就表示,今后几个月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压力较大。有压力,自然就有动力。一般这个时候,强化征收工作就提上议事日程。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相关通报里,都提到了堵漏增收,而且也还都提到坚决依法征税,不收”过头税”。
“过头税”虽是寅吃卯粮,但它毕竟是税,不可能征起来没完。今年为完成任务征了明年的税,明年相应就会少征。其实对纳税人伤害最厉害的还不是过头税,而是各种费,也就是”非税收入”。近年来,非税收入的增幅一直居高不下。2012年增长了17.5%,2013年增长了12.1%。
财政收入大体是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块构成。在非税收入中,有明确认可的各种费,还包括各种罚没收入。相比于相对可控的税,非税收入中的各种费就显得弹性颇大。前些天媒体曾梳理水费电费中的各种附加费,这些附加费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但还算是相对合法合规。而各种罚没收入就未必正规,尽管其中许多也是经过了相关部门的认可,但罚没起来常常不仅要看上面的压力大不大,还要看心情好不好。比如卫生大检查来了,因卫生不合格罚没的钱就一下子多了。而在平时没有大检查的时候,卫生不合格也未必被罚钱。
这种有了压力是大事没有压力不是事,正是各种非税收入招致怨愤的本质原因,因为它将本来应该是透明、公正、公开的行政,变成了随意性极大的合法性伤害。非税收入增幅持续上涨,有时候涨幅完全可谓暴涨。而且往往是在税收下降之时,非税收入反而出现上涨。这样的此消彼长,虽有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的政策性因素,但不可否认,运动式的”加强征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中国税收占到GDP20%多,一直以来质疑颇多,减税呼声日高。但有的经济学家并不认同,他们认为问题并不是税收占比高,而是各种非税收入太高。加上各种非税收入,整体的税费收入占到了GDP的30%。仅从这个数据就可看出非税收入之于财政收入的价值。
如今,税收收入持续下滑,而宏观经济现状决定了再怎么防止偷税漏税,也很难扭转税收形势。这个时候非税收入会否再次大显身手,税和费是否真的存在此消彼长的规律,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