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美西新闻

高薪不再恐致中国留学生盲目海外“镀金”降温

又是一年毕业季,董梓民从英国爱丁堡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奔波于广州各大招聘会。本来,拥有留学经历的他信心满满,而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

对于留学一年花费50万到100万元的童梓民说,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待遇并未显示出他的”海归”优势。”本以为可能会比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事实上薪金也只能持平在5000元。”

面临求职大军的茫茫人海,留学归国的学子再次面临尴尬。高薪不再已经成为留学归国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人盲目的海外”镀金”降温。

教育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学成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2万,有72.38%的在外留学人员有选择回国发展的意愿。2013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1%。

对于留学生而言,除了学费、中介、签证、寄宿、交通、购物甚至买车这些隐形成本都需要”自掏腰包”。

董梓民算了一笔账:英国硕士学制短,一年学费20万元左右,美国、澳洲2至3年制硕士学费则在50万至80万元;租房或寄宿人家每月4000元至6000元不等,一年多大概要近10万元;饮食及其他费用10万元;留学中介费1万至3万不等;寒暑假往返机票1万至3万元,英国或者周边国家地区旅行3至5万元,更远旅行或者购买少许包括奢侈品在内的纪念品则在10万元以内。

留学成风,花费不菲却往往”一职难求”。不少”海归”失望:就业竞争激烈,工作选择和收入优势不如以前。

在雪梨大学攻读两年会计专业硕士、毕业在北京”蜗居”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姜瑶瑶深有感触:其实本科毕业时她就可轻松进入这家银行,海外贴金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展现。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11月刚刚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多数人的月薪仍然在1万元以下。73.5%的博士生、86.6%的硕士生、88%的本科生和88.6%的专科生月薪都在1万元以下。有32.8%的博士生、40.86%的硕士生、47.74%的本科生、51.14%的专科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花了我们半辈子积蓄,如果只能有四五千月薪,我宁可让我儿子在家待业。”吉林省长春市民王宏说,在银行工作的他和妻子一年收入20万元,但供儿子留学依然有些”吃力”。

一方面是各大留学中介宣讲会的喧嚣,一方面是斥资百万送子”留洋”耗尽半生积蓄却依然”一事无成”。

“家境好的留学生这几年来的比较多,在国外学习期间买车,泡吧、聚会,也有少数’不学无术’者花钱请人替写毕业论文。”董梓民说。

同样是留学归来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高雪莲认为,”海归”薪水逐渐与相同学历的国内毕业生持平的情况已很常见,是对西方高等教育的盲目崇拜让一些学生和家长陷入一种”集体出国无意识”。

上世纪80、90年代出国留学归国成功者多,因为他们多为通过了奖学金以及各种考试关的精英,回国后仍属于较为稀缺人才,因此成功机会也相应较高。其外部环境与现在的留学生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指出,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就业环境下,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回国人员具有一定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国内很多毕业生都有海外高校学习交流经历,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留学回国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缩小。

专业招聘机构瀚纳仕最新调查显示,49%受访的中国海归人才认为,跨文化沟通技能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主要优势。双语技能不再是一项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本地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与海归人员相差无几。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俊芳说,不理性的出国热让许多能力不突出者试图通过留学提高身价。她认为,知识技能掌握不充分的留学生即便有海外学历,还是会被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淘汰。(记者张建 吴昊)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