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美国每日要闻

侨界青年做创新产业弄潮儿 连接中西展现独特优势

在过去一段时间,”制造大国”、”创造沙漠”是贴在中国身上的标签,伴随而来的是一批高层次人才被海外的创新环境、优渥条件所吸引。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创业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年轻的华侨华人带着满腔热情与高科技项目,纷纷回国创业,投身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在祖国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施展他们的智慧与才华。

创新产业 侨界青年勇担大任

4年前,”80后”青年刘若鹏放弃美国的高薪和绿卡,与其他4个创业伙伴一起毅然回国,创建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致力于超材料和智能光子技术的研发。

“我的梦想,就是用创新来改变世界。”刘若鹏说:”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振兴国家是我毕生一直奋斗的事业。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对海归人才创业的支持,也让我坚信,回到祖国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

经过4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刘若鹏创建的光启科学有限公司的专利总量已经突破了2800件,占整个超材料领域近10年来专利申请总量的86%,也使得中国在这个新兴领域形成了绝对的技术优势。

刘若鹏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不仅要做世界超材料研究领域的领跑者,还要让中国掌握世界创新领域的话语权。”在新兴领域,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没有做。这也鼓励我们海归团队和侨界青年去做一些领先的工作。”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第三次委员大会上,刚刚当选常务副会长的刘若鹏如是说。

如今,刘若鹏已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海归青年投身国内高新技术研发领域,成为其中的生力军。据统计,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至今已从海外引进优秀人才2000多名,入选人才平均年龄仅37岁。这些年轻的海归人才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2005-2013年两院院士评选出的92项年度国内十大科技进步展中,”百人计划”入选者就有13项成果入选,占全国总数的14.1%。

连接中西 侨界青年优势独特

创新,就要与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相对接。作为沟通海内外科技研发的桥梁,侨界青年在新兴产业的创新研发活动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之前在回忆起自己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就表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进入法国实验室时看到的那些一流的研究设备。这让他在感受到国内研发水平存在不足的同时,也对世界前沿水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回国之后,朱日祥就在国内建立起同样一流的实验室。

对此,刘若鹏也有类似的体会:”我们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使我们能够对当下世界科技的发展路径产生新的认识,为找准创业方向,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此外,还有更多侨界青年扮演着”海鸥”的角色,往返于海内外,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创新理念带回中国。

“千人计划”专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张首晟作为拓扑绝缘体领域的专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和开展科研工作之余,每年都往返于中美两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将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先进知识带到中国。

“侨界青年眼界开阔,经历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善于把握时代的机遇,这也是创业、创新的有利条件。”刘若鹏认为,在国际交往和合作中,从海外归来的侨界青年还能够较好地理解和适应对方的思维和做事习惯,从而促成国际合作的成功开展。

纾难解困 侨界青年平台更广阔

在掌握独特优势的同时,侨界青年在国内高新技术行业闯荡,也不可避免会面临困难与挑战。例如,创新项目往往高门槛,高投入,需要长期投入,却不能”立竿见影”,在短期内难以收获理想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技术研发应用的过程中,资金短缺常常成为扼住创新咽喉的那只无情之手。

对此,各地政府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为侨界青年保驾护航,给他们搭建更广阔、更成熟的发展平台。

今年,国内第一支以”成功老海归帮扶新海归创业”为主题的风险投资基金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合作成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并引导20亿元社会资金投资创业创新企业。

除了在资金上支持侨界青年将智力成果带回中国之外,各地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推广高新技术,推动智力成果的产业化。

截至今年,山东省已经举办了8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帮助200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顺利落户山东。上海于2012年建立了千人计划产业园,鼓励”千人计划”人才或者海外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在此进行深度创业和二次创业。广东汕头也已将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提上议程表,通过实施特殊政策,加大国外人才智力的引进力度。

随着政府对侨界青年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相信更多的”凤凰”将飞回祖国安家落户,领飞中国创新产业的发展。(严瑜 佘宇白)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