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广东省河源市政府近日召开专项行动动员会,拟严厉打击偷伐生态林木、偷采国家矿产资源和偷排工业污染物等”三偷”违法行为。为取得更好的监管和执法效果,这项往年由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职能部门组织牵头的工作,今年改由市纪委和监察局牵头。透过这种新安排,固然可见当地打击”三偷”违法行为的决心,但我总觉得,这种新变化不足为喜,反倒有深重的隐忧。
最近这两年,在中央严厉反腐肃贪的背景下,各级纪委一直”很忙”,甚至连各级纪委网站的点击量也不断飙升。坊间还有传言,许多贪官一听到”纪委”二字就吓破了胆。正因如此,不少地方在执行其他决策、措施的时候,往往会希望带上纪检部门,甚至由纪检部门牵头办理。除了前面所说的纪委和监察局牵头严打”三偷”外,还有江西省某县纪委、监察局抽调精兵强将以站窗口、进企业、上公路、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先例。
纪委和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原本各有分工。纪委介入监督、查办案件,也应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必须照章办事。如果没有发现任何渎职等贪腐苗头,对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正常的履职行为,纪委是否有必要介入呢?若是各行各业均得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得增设多少人员编制才能应付得过来?
作为党内监督纪律执行的专职机构,按照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因此,纪委最主要的工作应是预防和查处腐败,插手类似牵头严打”三偷”、监督防汛避险搬迁房屋征收工作等行为,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纪检干部常年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效果必定打折扣,甚至还会导致精力分散,无法集中办案,可谓得不偿失。
不过,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过度倚赖纪委,也算某种”决策智慧”。从过往的一些案例来看,从一开始就让纪委介入,确实能够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查起问题来也更容易。但问题是,如果事事劳烦纪委,纪委岂不是要成为”超级部门”?我们都知道权力制衡的道理,一旦”超级部门”膨胀起来,如何制衡?
从媒体报道的案例来看,有一些地方政府似乎已经对纪检监察部门形成了路径倚赖,总觉得有了纪委就好了。表面上看,纪委”无所不管”,说明纪委的分量很重,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有纪委才能办成事、才能形成威慑力,那是否意味着,在没有纪委介入的日常工作中,会出现”政纪形同虚设”的局面?
事实上,事事交给纪委,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这些年来,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涉贪涉腐的先例也有不少,从中纪委系统到省市纪委系统,纪委内部也有各种”蛀虫”。纪委成为”超级部门”,纪检干部的权力无限膨胀,他们对执纪之外的具体事务干涉过多,也不是好事,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将更难以被纠错。
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权责明晰、各司其职。不同的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才能维持良好的治理秩序。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找准职责定位,把更多的纪检监察力量用到”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上,严厉反腐肃贪,对过去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