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岁末,总容易勾起人们怀旧的情绪。娃哈哈,可口可乐,北冰洋,健力宝——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代表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更是深深的烙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成为定义一个时代的坐标。
回望2014,或许已经不能用一个或几个产品来代表这一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饮料市场已经进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王老吉、加多宝、雀巢等品类丰富、品牌为王的战国时代。
在激烈的竞争下,无论是传统的饮料巨头,还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生代企业,都在积极的推陈出新,进行探索。在此消彼长中,或许可以窥得2015年饮料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端倪。
“两乐”风光不再,“健康”饮料渐领风骚
无论是之前推出的“高富帅”系列卖萌包装,还是2014年底在各大商场推出的“北极熊”萌展,可口可乐都在试图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却依旧无法扭转碳酸饮料的颓势。
“现在我们外出就餐很少点可乐喝,在快餐店也会将套餐里的碳酸饮料换成别的饮料。”消费者刘女士表示,自己尽量不让孩子喝可乐。事实上,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正在经历尴尬的时期——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正在逐渐远离它。
碳酸饮料销售低迷的同时,果汁、凉茶、植物蛋白等其他种类的饮料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商场的货架。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点放在饮品的健康、营养和安全性上。不少饮料品牌纷纷打出健康牌和无添加牌。
2014年,汇源推出植物饮料新品“爱上小时光”系列,蒙牛在电商渠道试销其新品类植物蛋白饮料品牌“植朴磨坊”,伊利正式宣布推出伊利核桃乳产品,雀巢表示将支持银鹭全面扩充复合蛋白饮料,再加上一直专注于植物蛋白的露露、养元等企业,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在2015年将热闹非凡。
但是,植物蛋白饮料的健康性也存在一些争议。相关专家就曾经质疑养元推出的“六个核桃”饮品的补脑功能。这类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深度认可,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包装水以差异化策略求生存
经过多年的发展,饮料行业内部多数细分市场格局基本已定,进入门槛较高。新进入者若想要取得一定成就,颇有难度。开创新的产品类别,或许能闯出一片天地。
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展,我国江河湖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对饮用水的安全性要求随之提高。国内的水企业们及业外资本纷纷盯上高端水市场。因此,在巨头已经形成、同质化严重的水市场中,我们在2014年的市场上看到了名目繁多的各类包装饮用水。“富氧水”、“雪山矿泉水”“活性矿泉水”……在“健康”、“高端”的大旗下,各大品牌展开了差异化的竞争。
除了包装饮用水,在其他饮料品类方面,各大饮料巨头们也在加紧研发推出新品。可以预见,在2015的市场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特色鲜明的饮品的出现,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传统行业也需拥抱互联网思维
近几年,互联网思维的触角已经开始逐渐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传统零售业的代表,饮料行业虽然步伐稍慢,但是未来越来越多的“触网”将是大势所趋。
2014年12月11日,汇源集团旗下的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北京销售中心与国内知名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届时,汇源果汁将为“饿了么”平台的消费者搭配新鲜健康的果汁饮料。此次合作是汇源携手互联网营销思维的又一举措。
饮料的主要消费者始终是年轻群体。如今消费环境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更加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方式。互联网思维营销,不仅仅是把产品放到网络上售卖,它包括与互联网融合、不断创新、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提高服务体验等。
“健康”、“保健”不能只玩概念
2014年,市场上有不少饮料打出了“去火”、“清肺”、“养胃”、“补脑”等保健旗号,不属于保健食品,却有功能声称,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随着健康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这股风潮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14年初,娃哈哈集团高调宣布推出“富氧弱碱性水”,并声称“可有效补充人体所需氧气”。“富氧弱碱性水”上市后,随即就受到了行业专家的炮轰,被指涉嫌虚假宣传。随后在四个月的铺市过程中,“富氧弱碱性水”在部分区域出现了降价现象。
近日,江中集团生产的“猴菇饼干”是否真能养胃的争议还未平息,其旗下一款主打保护眼睛的饮料“蓝枸饮料”,又开始密集登录各大电视台广告时间段。
相关专家指出,这些打擦边球的保健概念饮料,一般没有食品安全的隐患,但是它存在一些健康风险,宣传它某方面的疗效,可能会耽误病人的治疗。光靠“玩概念”忽悠消费者的产品,是没有办法走的长久的。
所谓互联网思维,核心是用户思维,本质上在于回归“以人为本”理念。无论是打“健康”牌还是寻求差异化,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始终是最重要的。谁能够真正以诚意与消费者积极沟通,把消费者体验放在第一位,打造出口感、营养俱佳,质量过硬的产品,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安全保障和知情权,谁才可以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成为下一个时代坐标。(方玮晴)
来源: 新华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