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华人精英

因书结缘:出版先锋刘冰印象

在美国加州华人圈,说到长青书局的老板刘冰,几乎无人不晓。自1978年刘冰在洛杉矶创办第一家长青书局以来,长青书局这颗文化的种子便在美国南加州遍地开花,短短十几年间,就成为拥有十余家分店的全美最大华文书店。热心社会与文化交流的刘冰还担任美国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顾问、刘海粟文化基金会会长、美国洛杉矶摄影协会荣誉会长、美国上海人联谊会会长等,并荣获美国各大学、政府、社团奖百余次。
 从上海到台湾,再到美国洛杉矶,一路追寻刘冰的人生足迹,图书仿佛一条若隐若现的线贯穿其中。因为喜爱图书,他与出版结缘;因为从事图书出版,他与艺术收藏结缘;也是因为与书的牵绊,他与文化交流结缘。
上海三牌楼刘家的“大阿弟”
 甲午金秋,刘冰从美国专程来沪,参加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初见刘冰,笑容可掬的他眉目间透着慈祥与睿智,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言语亲切而不失幽默;身板硬朗、步履矫健,若不是那满头的银发,你很难相信他已年逾八十。虽曾是长青书局的大老板,却一身便装,言谈举止格外平易近人。
 刘冰对生活了十八年的上海充满了感情,说到老上海的桂花厅、乔家栅、雷允上等名店均如数家珍。自1984年起,他每次回沪,定要到南市昼锦坊怀旧。可后来上海为世博会大兴土木,刘冰儿时记忆中的骑楼、匾额都未留存,令他唏嘘不已,但转身他又风趣地说昼锦坊是为世博会“以身相许”了。
 本以为移民美国四十多年的刘冰总该有些西方做派,却没想到他就连说起英文都带着股文人的儒雅之风,这想必和他深厚的家学颇有关联。刘家自古便是书香门第,先祖于明天顺三年中举,任福建建宁知府,辞官回沪后即世居于南市三牌楼昼锦坊中。刘冰的祖父石溪公承袭祖业管理上海图籍,清末交由国家办理后从商。曾捐出土地,开办收费低廉的“基本小学”,志在推动儿童的基础教育。刘冰的父亲刘雅农自小接受正统教育,不仅是优秀的出版家、企业家,也是位知名画家,他为人正派严肃,固守传统文人的清高做派和道德理念。
 1932年,刘冰生于战乱的上海,在十二个孩子中排行第九,因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家人们便亲切地称他为“大阿弟”。其时,刘家家境愈发艰难,但在动荡年代,刘家从未放松过对孩子的教育,除了想方设法凑钱供几个孩子读书外,刘雅农还时常在家做起先生。暑假时,他为每个孩子指定碑帖进行临写,不但要认字还要会解释,字写完后,他便逐字批评,全部讲完才能吃午饭。午觉后,他让孩子们围坐在自己身边,为他们逐句讲解《古文观止》,第二天要求孩子按次序进房背诵昨天教的文章,经常背不出的刘冰为此没有少吃苦头,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书籍、对传统文化的懵懂情感。
 也是在儿时,每到大伏天,刘雅农总会带着孩子们和他一起晒书,他会悉心地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书,版本是什么,好在哪里,这总能引起刘冰的兴趣。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刘冰从小耳闻目染,对于图书的喜爱在他的心中默默扎根。
从三牌楼到长青书局
 如今的刘冰头顶无数头衔,他是华文出版界的传奇人物,也是在美传播中华文化的标志性人物,还是推动海峡两岸出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刘冰坦言当初从事出版印刷工作,一方面是听取父亲的提议,另一方面只是出于自己对图书的兴趣,后来这种兴趣逐渐演变为一种狂热以及无形的使命感。因为一份对图书的喜爱之心,刘冰与出版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1948年,在世界书局供职的刘雅农受派前往台湾开设世界书局分公司,刘冰亦于次年随父赴台。初到台湾,由于家里住房紧张,刘冰便与世界书局的学徒们一起住在仓库,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虽是没有酬劳的义工,但清扫、包书、捆书、送书、点货、结账等杂活,他样样都干,从不偷懒。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学徒的工作让他对出版印刷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都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半工半读服务于世界书局的刘冰在毕业后凭着对图书的一腔热忱,正式入行。他从不倚仗位居经理的父亲,门市、业务、编辑、出版等工作都从最基层做起,事事亲为,是个地道的“工作狂”。刘冰对图书的质量十分执着,他曾主持一套高中美术教科书的印刷,不惜成本力争品质,不随那时出版界敷衍教科书印刷的大流。刘冰对待出版工作认真、较真、存真的作风,对于印刷作品求实、求精、求新的态度,使得他成为书局领导十分信任和倚重的骨干。
 在艺术品印刷方面,刘冰有着独到的心得,就连当时台湾故宫博物院及历史博物馆也专门找刘冰帮忙解决艺术复制品的印刷、装订、发行等问题。他曾自信地说:“就算印刷厂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也有办法做得更好。”由于刘冰出色的印刷技艺,艺术家们都会主动找他帮忙,因而他结交了不少艺术家朋友。有次,大画家黄君璧有一张画需要印制,但多次在颜色方面不尽如人意。刘冰得知此事后,便指导制版员工按照他的方法重新修版,结果这次的成品让黄君璧非常满意。丰富的经验、与生俱来的天赋和近乎痴狂的拼搏精神,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刘冰逐渐成长为当时台湾首屈一指的出版印刷专家。
 刘冰于1965年离开书局,自营印刷业。他先组建维新书局经营教科书,后又与陈地球、叶公超、朱光斗等七人共同成立了汉华文化事业公司。汉华公司不以赚钱为目的,不惜工本地出版当时最好版本的图画碑帖,在当时出版界声誉日隆,深受读者、主管机构的重视和欢迎。
 1972年,刘冰毅然放弃在台湾的成就与名利,再次白手起家闯荡美国。经历了移民初期创业的艰难挫折,1978年,借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冰在洛杉矶创办了长青书局,他始终秉承对工作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由于刘冰对图书的喜爱与了解,长青书局在他的经营下迅速在读者圈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刘冰的长青书局陆续在华人集聚地开办分店,最终发展成为拥有十余家分店的全美最大中文书局,其图书批发业务遍及全美各大小书店。刘冰还设立了“长青艺文沙龙”,举办各类书展、期刊展、摄影图片展等。为了更好地服务美国华裔,刘冰又成立了长青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包括移民、法律、驾驶、商业资讯在内的各种图书,极大方便了在美华裔和新移民的生活。至今,许多南加华人还会谈及长青书局,都难忘刘冰为他们所做的贡献。可见,长青书局作为美国中华文化地标的地位和价值。
 刘冰还长期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出版界的交流。在经营长青书局时,刘冰不仅引进港台版的各种图书,还开辟了来自大陆的书籍资源;他多次邀请并组织两岸三地的艺术家来美办展。1988年,上海成功举办两岸书展,刘冰在背后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这场盛会正式开启了海峡两岸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他还多次造访海峡两岸的出版企业和机构,也在两地的高校兼任印刷系教职,为海峡两岸出版界搭起了经验互通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只收不卖的收藏家
 刘冰的祖父和父亲都喜爱收藏,儿时家中的藏画每年要打开仔细查看,刘父总会细说每幅字画的作者和优劣,因而刘冰潜移默化中对书画等文物的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刘家后代,刘冰继承了祖父和父亲收藏的珍贵名人字画和文物珍品。
 后来,因为图书出版,刘冰进一步同艺术收藏结缘。大约在1968年,张大千需要印一些画作,因为刘冰在当时台湾印刷界极是有名,便经由摄影大师郎静山介绍而认识。之后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黄山前后澥图》等作品都由刘冰经手,印刷技艺深得张大千认可。在刘冰《闲话艺坛》一书中还记述了他与谢稚柳因长青书局相识、吃鱼聊画的趣事。通过出版画家画册、经营书店以及举办文化活动,刘冰有缘结识了各大艺术名家,获得了不少他们的馈赠。
 刘海粟是刘父刘雅农的老师,因此刘冰称他为太老师。太老师两次到访美国,刘冰都忙前忙后为他张罗,不仅精心安排了刘海粟在美首次公开演讲,还经常抽空带着他喜爱的点心蟹壳黄上门陪他喝茶聊天。刘冰是个热心人,艺术圈内的前辈好友们凡是需要帮助,他总是不计回报地倾力相助。他虽然经商,却丝毫没有商人的锱铢必较,反而展现的是无私的奉献精神。
 只是,收藏家刘冰有一个原则,就是只收不卖。他说自己必须恪遵家训,把承袭自祖上的文玩传给后人或国家,而不能随心所欲作践变卖,做一个败家子。而那些受赠于艺术家的字画里更是寄托着一份情意,十分珍贵,如果随意出售,是对他人心意的亵渎。因此有好几回,富商欲收购刘冰收藏的字画古董,尽管出了天价,也被他婉言谢绝。在刘冰看来,只收不卖体现了收藏者的修养、层次和品质,是君子之风的表现。
 1959年,台湾著名书法家李猷在刘冰结婚时送了他一幅篆字《孝经》,之后从台湾到洛杉矶一路起起伏伏,刘冰始终把这幅字挂在家中,在困难时期也未想过将其出手。1993年,李猷造访洛杉矶,刘冰将这幅字拿出来给李猷看,连李猷自己都惊喜道:“四十年以前的字,你还能保存得这么好!”
 不过,他还有另一原则,就是如果宝物有合适的去处,他会毫不吝惜免费赠送。刘冰藏有一幅父亲留给他的于右任手书《千字文》,2001年,他将它赠送给了陕西省博物馆,博物馆为此还专门举办了一个赠送仪式。该卷长20.3米,宽0.3米,后经鉴定是于右任在抗战时期的作品真迹,印泥也为50年前所有。
 2001年,刘冰来中国大陆访问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将一本写有蒋介石题字的《神童诗》捐赠给了浙江奉化当局。蒋介石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以下题词:“此书为我少年诵读之书,孝文大孙玩读珍藏,四十四年七月八日于角板山。”这是当时蒋介石希望其孙多读些中国古籍,故以自己珍藏几十年的《神童诗》相赠,而其孙又将之送与了刘冰之弟,后又辗转交由刘冰保管。
 刘家还藏有一本民国三十七年(1948)吴氏梅景书屋印行的《联珠集》,是吴湖帆集宋词佳句自印后赠予刘冰祖父的。但刘冰觉得他的好友、书画鉴赏家劳继雄先生更需要这本词集,便将此家藏大方相赠。对此,刘冰说:“好东西能适得其所,我非但不遗憾,反而觉得是心中一大快事。”
 刘冰和沪上百年文化老店朵云轩也颇有渊源。上海朵云轩享有“书画之家”“江南艺苑”的美誉,是当下沪上艺术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1997年,刘冰得悉朵云轩早年的诗笺已失传,于是把家藏 1904 年印制的朵云轩诗笺无偿赠予朵云轩。另外他还藏有一件稀罕之物——乾隆年仿澄心堂纸,也一并捐赠。刘冰为朵云轩打开美国华人的书画市场也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上世纪90年代,朵云轩和长青书局合作,三次在美办展,刘冰事前事后做了很多的协调工作,展览在多方支持下皆圆满成功。而其实早在1984年,朵云轩便与刘冰结缘。刘冰在台湾曾尝试用雕版印刷技术为张大千印刷画作,但由于当时台湾缺少专业雕版印刷的师傅而作罢。1984年刘冰到上海,见到朵云轩用木版水印制作的张大千泼墨山水,对此大加赞赏,感叹如果张大千在世能见到这幅水印复制画,一定会为上海朵云轩能保持中国木版印刷的传统技术而高兴。
中国文化的使者
 无论是出版家,还是收藏家,骨子里的刘冰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人。在别人眼中刘冰经营的是图书,而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刘冰十分留恋老上海的文化,而他深感老上海的记忆在新一代的上海人中非常淡薄,直呼上海原有的历史应该得到尊重。他所撰写的《上海三牌楼刘家》《老沪台艺坛人物旧忆》《闲话艺坛》,以及他要求世界书局再版其父刘雅农的《上海闲话》等书,都有他自己对老上海历史文化的回顾,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海派文化人的责任感。
 2002年,刘冰获得了美国华美博物馆颁发的“杰出华人历史缔造者文化奖”,该奖项主要用于表彰在艺术、科学、社会服务等各行各业对华裔社区及美国社会有鼓舞人心与杰出表现的人士。刘冰凭借其30年在美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新侨。
 移民美国后,刘冰一直在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他开办的长青书局逐渐扭转了华裔在美以武侠和色情为主的书店经营传统,大量引进中国的中华文化书籍,丰富了华裔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他长期在书局中举办书展﹑画展以及各种文化演讲活动,为移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场所。长青书局的兴盛同南加华人近三十年的蓬勃发展几乎同步,可以说,刘冰的文化事业对美国华人社区的社会生活品质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在华人圈中推广中华文化外,刘冰还积极向美国民众宣传中华文明。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他捐赠了许多有价值的藏书给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他希望将书籍赠给图书馆后,可以在更大的读者群中推广华文书籍和中华文化,而这也是他作为一名美籍华人对美国社会的回馈。
刘冰亦十分重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他开办的长青艺文沙龙曾是以著名爱国侨领李慧英女士为首的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的活动场所,他自己也是该研讨会的顾问成员。
2002年刘冰正式退休,但是他的文化事业并未就此结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促使他为华文图书的进一步繁荣,让中华文化更广为人知而不断前行。
2014年秋,在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晚宴席间,大家谈起了中美间的时差,刘冰笑眯眯地说自己从来没有时差。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时差的耄耋老人,经常往来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各地之间,不求回报地为各种文化合作牵线搭桥,服务于各类出版社、书店、图书馆、艺术品机构以及大学。若不是那份对图书的狂热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如何承受?因为图书,他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一生之缘。(沈思扬 上海画报》2015.1月号:【海外上海人】)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

Spirit航空公司破产,旅行者需要了解什么

【美洲华联社11月18日综合报…

5 分钟 ago

拜登又给特朗普挖个大坑

来源:牛弹琴微信公众号 完全在…

14 小时 ago

新奥尔良枪击案:12人遭枪击、2死

【美洲华联社11月17日新奥尔…

15 小时 ago

18个州发生多起大肠杆菌感染,1人死亡与有机胡萝卜有关

【美洲华联社11月17日讯】美…

18 小时 ago

美国福建商会感恩节送温暖,为天使之家献爱心

【美洲华联社罗兰岗报道】在感恩…

18 小时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