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梳理近期反腐舆情发现,尽管有关反腐的讨论总体来说话题偏敏感、关注度高、参与人数众,观点交锋激烈,讨论范围涵及多个层面,但几乎所有人都始终凝聚在”支持反腐”这一杆大旗之下。这当中折射出某种当下共同的倾向,也反映出某些此前尚未意识到的问题
综合梳理近期反腐舆情发现,尽管有关反腐的讨论总体来说话题偏敏感、关注度高、参与人数众,观点交锋激烈,讨论范围涵及多个层面,但几乎所有人都始终凝聚在”支持反腐”这一杆大旗之下。这当中折射出某种当下共同的倾向,也反映出某些此前尚未意识到的问题。
其一,反腐可谓是当前民心和政治意志的有效契合点。得人心者”反腐”,失人心者”反扑”。人民论坛编辑部对搜集的8700余条评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支持”字眼出现582次,”希望”出现331次,”习总”二字则有600余次,由此可见百姓对领导人的朴素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与日俱增。
其二,公众心理承受不起的不是反腐案情的披露,而是反腐的半道衰减。不少网友犀利指出专家低估了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示”‘老虎井喷’hold得住,有腐不反才hold不住”,因为”反与不反,腐败就在那里,有增无减”。此外,多条评论中表现出因太珍惜当前反腐成果而质疑专家善意提醒的情绪,担心专家警告莫须有风险导致反腐节奏放缓。值得关注的是,也有评论者分析称,若反腐至此止步不前,可能反会被别有用心的阴谋论者利用,让中央失掉民心。就此而言,中央反腐当一如最初部署,继续有节奏、有步骤、有阶段地走下去。
其三,不透明的政治运行下,舆论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郭文亮教授《反腐要提防”大老虎”们联手反扑》一文刊发后,有媒体询问其背后有无授意。专家的理性探讨原不应引起如此反应,这与”反腐形势严峻、进入相持博弈阶段”的似是而非揣测相关。当然,这一揣测也导致数不清的网友异口同声表决心:”全国人民支持习大大,不怕反扑。”总体而言,舆论场中的绝对多数支持反腐,但对反腐态度已有激进倾向和保守倾向的分野,一些情绪和猜测有放大和过度的趋势,反腐当务之急是需要更多的透明和理性。
其四,因挖开冰山一角而对整个冰山产生顾虑的情况客观存在。梳理各方观点可看出,公众的焦虑主要在于”治标无穷尽,贪官抓不尽”。知识界对呈现”运动型反腐”特征的当前反腐尚无足够信心,担忧反腐步入误区或落入陷阱会付出高昂成本。官员则对反腐缺乏清晰稳固的认识和认同,一部分人彷徨观望等风头过去,另一部分人因”历史共业”担心、忧心、缺乏信心,齐心协力的干劲不足。据舆情反馈,下一步或可做两个工作:1.明确给出反腐的长远规划和风险评估防范方案,将反腐纳入科学化轨道;2.适度回应官员的彷徨与担忧,给官员一个与过去切割的途径。
其五,反腐走向制度化、常规化已成主要共识,但各方对未来还有更高的期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已口口相传、深入人心。很多跟帖评论的网友都可给出1、2、3个制度设计;媒体、专家亦众口一词,集力探讨反腐如何制度化、常规化,无不折射深层社会心理诉求。当前反腐决心已有,力度已足,但老虎落马这一刻,不少人恍然发现还抱有更深期望,未来要再上一个台阶,真正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主题定为”依法治国”,无疑正承载着这份沉甸甸的期待。
民意支持与反腐惩贪的节奏
周淑真在《人民论坛》刊文说,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必然有战略部署,反腐行动必有一定的节奏,党中央在广泛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把握反腐败的行动节奏,是治理腐败的应有之义。
一年多来党中央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了时间。在腐败的高发态势下通过强力打击的治标工作,不仅使贪婪之风有所收敛,而且给人们以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本是使权力的运行和制约在制度、体制、机制编织的笼子之内,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从治标到治本是一个有节奏的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有区别但不存在明显的时间界限。方方面面的制度是一项项地建立起来的,”润物细无声”,从”治标”到”治本”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从目前揭发的大量的”家族案”、”串案”、”窝案”来看,社会上还存在浓厚的腐败风气和文化土壤,对权力的极度崇拜,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导致价值扭曲信仰缺失,治理腐败还有赖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态的转变。只有强化”不敢”贪腐的氛围,使顶风违纪者收敛,让伸手的人收手,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反腐败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