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出租车罢运时有发生。罢运原因之一是对于打车软件对其造成营运冲击的抵制。也有的是出租车司机表达对高额”份子钱”的不满。造成司机损失、公众打车难、互联网打车陷入”黑车风波”的多输局面。但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是移动互联网的打车软件冲击了正常的出租车营运,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出租车长期的垄断经营形成的记得利益固化链条有关,唯有打破这个垄断格局,才不会再有这种司机罢运,百姓遭殃、扼杀创新的不利局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出租车营运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多地出租车一直在垄断经营,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必须由当地交管部门定,即数量控制,价格管制,特许经营,即政府开始人为行政垄断,每个城市投放多少车辆,起步价多少,全部由政府说了算,而不是由市场决定。出租运营公司通过招标来购买特许经营。这种稀缺性的资源投入到市场中,必然要将沉重的赋税转嫁到公众身上,出租公司将大部分负担再转给司机,所谓的每天”份子钱”由此而来。而且,想挣这份工作还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失业率高,工作难找的情况下,某些城市一个出租车牌照到了十几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也滋生出大量的腐败行为。多年来,出租车垄断经营已经固化为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一直是行业痼疾。出租车行业已经成为高费用、高行业准入门槛、多寡头垄断经营的体制,由此造成民众的出行难、费用高。不仅司机负担重,公众打车难,新的营运也难以进入,因此,所谓将打车软件定为”黑车”,实在是某些部门的利益使然。
本来,出租车行业应当承担着一定公共服务行业属性的,但现在几乎沦为部门利益压榨司机、攫取暴利的工具。该行业之积弊在于出租公司对司机的畸高收费,不仅使”的哥”们不堪重负,不得已将成本转嫁给公众,服务当然也难以提高。由此带来的服务差、出行难、打车难的都是这种垄断行业高收费下的体现。为此,央视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指出:解决打车难,关键在打破出租车运营垄断。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实际上,出租车经营权完全可以打破垄断,向私人放开,把出租车经营权直接让渡给个人。至于个体经营者抗风险能力弱,无法支付巨额赔偿的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分散保险、增加保费投入解决。事实上,面向个人公开出让出租车经营权也早有先例,河南省新乡市2007年通过拍卖出租车10年期限经营权的做法,既减轻了司机负担,也减少了群众出行费用。实行出租个体车化经营后,司机统一挂靠,自由选定车型,每月仅交50元管理费。由于少了出租车公司这一中间环节,可以免去不少原来因出租车转卖加重的负担,出租车的经营成本降低了,消费者也受益不少。
由此可见,出租车罢运带来的问题不在于打车软件创新,税负过高也是表面现象。只有破除不正常的行业垄断,打破固化的利益连天,出租车市场才有望得到健康发展,民众出行也不再成为一道难题。(陈岚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