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林语堂给苏东坡奉赠了无数的头衔: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一个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一个美食家。
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四月到任,七月就碰上澶州黄河大堤决口,淹没四十五个州县,”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洪水的声势急危,苏东坡挺身而出,喊出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决心,积极组织军民筑堤抢险,苏东坡本人也亲荷畚锸,布衣草屦,”庐于城上,过家不入”。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奋斗,徐州保住了,徐州的百姓保住了。大水过后,苏东坡又提出”筑堤防水,利在百世”的主张,继续带领民众筑堤”七百九十丈”。这些用顽石修筑的长堤,终于和苏轼的名字一样,历千年而不朽。现在徐州还有”苏堤路”,从古沿用至今。 苏东坡还在城东要冲处筑一座十丈高楼,取名”黄楼”。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黄色为土,土当克水,”黄楼”就成了徐州人民抵御洪水的力量和象征,黄楼落成,苏东坡曾邀请苏辙、秦观、陈师道等名家作赋写铭,苏辙作《黄楼赋》由苏东坡亲自书写,并刻碑留存。说起来这块石碑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苏东坡后来因”元祐奸党”案遭贬,崇宁二年(1103)朝廷下诏:”应天下碑碣榜额,系苏轼书撰者,并一例除毁”。《黄楼赋》碑当然不能幸免。当时的徐州太守不忍心毁掉此碑,就把石碑丢弃到附近的壕沟中,”黄楼”也改名为”观风”。宣和末年,禁令稍懈,连皇家也开始收集苏轼的手稿,东坡文字身价倍增。时任徐州太守苗仲先,便令人把石碑从壕沟里挖了出来,星夜赶制了上千份拓本。说:”苏氏之学,法禁尚在,此石奈何独存?立碎之”。黄楼石碑被毁,苏轼手迹拓本便成为绝版,现存的《黄楼赋》碑是后人重建之物。
值得指出的是,徐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但在苏轼之前,只开采了”北山”的铁矿,而且是用砍伐的木柴进行烧炼,虽然获得了钢铁,但破坏了更重要的森林资源。苏轼在徐州除了捍水抗旱、劝农耕桑等成就外,其首次成功地开发煤田,更是他在徐州建树的名垂千秋的历史功绩,苏东坡在徐州白土镇首先发现煤炭,并积极组织开发。从古至今事隔1000煤炭多年仍是徐州重大能源基地之一,为徐煤南运做出了贡献,苏东坡具有历史不朽功绩。
诗词歌赋苏东坡在徐州有几个重要的代表作:
“《石碳并引》: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此诗流露出发现煤矿的欣喜心情。
苏东坡在徐期间,曾结识云龙山的隐士张山人,互有许多诗词唱和。其中一篇《放鹤亭记》,使一座本不起眼的养鹤茅亭,一时间闻名遐迩。”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如:” 登云龙山: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现在的石床仍在云龙山南麓,供有人观赏。歌颂治水功绩的佳作,黄楼的”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歌颂农商的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离别徐州时的感叹 《江城子·别徐州》:”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此外,苏东坡还在医学,养生方面还有很多独到之处。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在他的仕途生涯中虽任徐州知府仅23个月,然政绩卓著,深为徐州人所信赖;文学艺术创作成就辉煌,留下诗文300余篇。其人,至今为徐州人所怀念;其诗文,至今为徐州人所吟诵;其领建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为徐州人创造财富。(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