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中美关系

美媒体如何报道名人的死

去年8月,罗宾·威廉姆斯自杀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也引发了美国媒体的一场大战。美国广播公司(ABC)是其中拼得最凶的一家媒体,它们花费巨资,出动直升机对罗宾·威廉姆斯的家进行航拍直播。

更加让人不解的是,在罗宾·威廉姆斯的家人发声明请求外界”在这样一个艰难而悲伤的时刻尊重我们的隐私”之后,ABC仍然在官网上大肆宣传自己的”独家”航拍。这样完全丧失新闻职业道德的做法,立即招致了公众的激烈批评。迫于压力,ABC在第二天就道歉并且撤下了视频。

去年另一家因为在报道名人死亡新闻时处理不慎而引起争议的是华尔街日报,他们拿到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在纽约的公寓中死亡的独家消息后,迫不及待地在报道未发表前就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简短消息。

公众对此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是《华尔街日报》作为一家国际大报,仅仅发布这样一句消息而没有辅以相关的报道加以佐证,显得极不负责任;第二是在发布这条消息的时候,记者并没有确认霍夫曼的家人是否已经得知这个消息,如果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布死讯,毫无疑问会增加他们的痛苦。)

在美国,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的观念深入人心,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个权利却常常发生冲突,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在涉及公众人物死亡这一类极端敏感事件的报道上,像ABC和《华尔街日报》这样因为把握不好尺度而擦枪走火的事情也不时发生。

但和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新闻传媒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各家媒体和新闻行业组织都有一整套关于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规范 (code of
ethics)。这些行为规范大多大同小异,具体的遣词造句和侧重点或许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理念都是一致的。在处理敏感报道的时候,虽然争议不可避免,但大致来说还是有一个标准可以遵循和界定。正因为有这些标准的限定,无论是媒体对自己还是公众对媒体的道德伦理要求,都要比中国高得多。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简称SPJ)
是全美最大的新闻行业组织,创办于1909年。他们的Code of
Ethics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寻求真相并报道真相(记者在手机、报道、诠释资讯信息时,要做到诚实、公正、勇敢);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有职业道德的记者应该以尊重人的态度对待消息来源、采访对象、同事以及公众人物);独立运作(记者只对公众负责,不应该对其他任何人承担义务);更
可靠负责并保持透明(有职业道德的记者应该对自己的报道负责,并且要让公众清楚自己所做的相关决定)。

其中,涉及如何报道公众人物死亡新闻的是第二部分,即”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minimize harm). 这一部分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新闻记者应该在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与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或不适之间寻找平衡点。进行新闻采访,并不等于就拥有了一张可以随意傲慢或者擅闯他人私域的执照。

2)
新闻记者对可能被新闻报道影响到的人要有同情之心。在报道青少年或性犯罪受害者时需格外谨慎。当采访对象或信息源因为缺乏经验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对采访给予许可的时候,同样需格外谨慎。在采访报道时需考虑文化差异。

3) 新闻记者应该认识到,是否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取得信息,与报道或播出这些信息是否合乎新闻伦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4)
新闻记者应该意识到,相对于公众人物和那些积极寻求权力、影响力与注意力的人,普通人对他们自己的个人信息应该享有更大的控制权。在发表和报道这些个人信息前需要衡量可能产生的后果。

5) 新闻记者应该避免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即使别人都在这么做。

6)
新闻记者应该在嫌疑犯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嫌疑犯接受审判之前披露他们的身份,有可能对审判结果产生影响,新闻记者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影响。

你大概也猜到了,我之所以写这么多,是因为这两天围绕姚贝娜死亡所发生的铺天盖地的争吵。网上所传《深圳晚报》记者为了抢独家新闻伪装成医生助手进入太平间,如果属实,毫无疑问已经践踏了底线,比ABC航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和原谅。但是相对于这样极端的个例,更让我介怀的是其他媒体的表现。

相比美国媒体,中国的大多数媒体都还处在十分业余的水平,而每一次发生热点新闻事件时,这一点几乎都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在姚贝娜离世以后,无数正规不正规的媒体账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争先恐后地开始发布这条”新闻”。他们彼此复制粘贴了一些词句,加上”悲伤!””震惊!”这样的字眼,觉得情绪还不够强烈,于是又随手加上几个哭泣的表情图标。对了,还有百试不爽的蜡烛,那可是激发用户转发的最好的心理操纵手段。

即使所有人都被情绪裹挟,真正专业的新闻媒体也应该始终坚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怎么能够如此任性地表达情绪呢?又怎么能够如此不负责任地渲染和煽动读者的情绪呢?

而那些没有抢上第一拨发布的媒体,又开始绞尽脑汁去寻找周边选题,而乳腺癌毫无疑问是它们找到的最佳的第二落点。可是,在这个时候,推出《怎样防治乳腺癌》这样的文章真的合适吗?你们想象过姚贝娜的家人看到这个标题时的心情吗?

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热点事件都被反复消费,当成增加浏览量、转发量、阅读量和粉丝数的手段。即便是一个人的死。

即便是认真做新闻的媒体,稍有不慎,就会显得很难看,很容易给外界留下”等着小孩死亡的秃鹫”之类的观感。但要避免这样的局面也不难。所谓”悲天悯人的情怀”说起来太虚,只要对照SPJ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就可以了:

你是否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消息来源和采访对象,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你是否对你的报道可能伤害的人怀有同情之心?

你是否意识到,即便你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某些信息,也不代表你就能合情合理地报道和使用这些信息?

你是否在避免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当然,请不要误会,我并不赞同这两天疯传的那篇《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那篇文章毫无逻辑和专业素养,预设立场、偷换概念,并且加进一些朋友圈谣言鸡汤常见的摄心术,最终成功地在朋友圈刷了屏。

单是那个标题本身,就让人很愤怒。记者们守在病房外,也并没有阻碍治疗或者滋扰家属,他们只是在尽本职做他们的工作而已,这根本无可厚非,反而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

而且,我相信没有一个记者是在”等待死亡”,他们等待的,是消息。这是最本质的区别,如果奇迹发生姚贝娜情况出现好转,记者们也仍然会在第一时间发回报道的啊。”等待死亡”这样的说法,纯属信口开河,但遗憾的是却往往最能蛊惑人心。

对于社交媒体用户来说,时时保持警惕和独立思考,不轻易被不负责任的煽情段子和鸡汤文蛊惑,不让自己的情绪被营销账号绑架,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来源:新蓝网综合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