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中美关系

两岸军队曾经同举一面旗帜

丛培欣:两岸军队曾经同举一面旗帜
         ~资本社会会主义理论课题之一
(《相反论》下篇<大同论>问题十六:资本社会主义的大陆和台湾两岸一制(三))
16—1:“黄埔军校起,同举一面旗,本是同根生,相煎已过去”。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毕业了六期。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蒋介石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周恩来曾担任政治部主任,孙中山曾在该校的开学典礼上作过演讲。
16—2: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的五人同黄埔军校相连:其中聂荣臻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陈毅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
     在10位大将里,陈赓、罗瑞卿、许光达3位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上将有8人、中将有9人、少将有11人。
     上将(8人)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陈明仁,黄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周士第,黄埔第1期,防空军司令员。宋时轮,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院长。杨至成,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张宗逊,黄埔第5期,总参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郭天民,黄埔第6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陈伯钧,武汉分校,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中将(9人) 阎揆要,黄埔第1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常乾坤,黄埔第3期,空军副司令员。倪志亮,黄埔第4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唐天际,黄埔第4期,总后勤部副部长。郭化若,黄埔第4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王诤,黄埔第6期,副总参谋长。谭希林,黄埔第6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第50军军长。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少将(11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徐介藩,黄埔第3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方之中,黄埔第4期,天津警备区司令员。洪水,黄埔第4期,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李逸民,黄埔第4期,总政治部文化部长。曹广化,黄埔第4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白天(魏巍),黄埔第4期,炮兵技术学校校长。廖运周,黄埔第5期,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周文在,黄埔第5期,福州军区副政委。张开荆,黄埔第5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朱家璧,黄埔军校第8期,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6—3:还有在1955年授衔前已经牺牲或未授予军衔的军职以上师生53人,他们是: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杨林,黄埔学生队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胡公冕,黄埔卫兵长,红13军军长。李汉藩,黄埔第1期,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黄敖,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彭干臣,黄埔第1期,红10军参谋长。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冯达飞,黄埔第1期,湘赣军区参谋长。孙德清,黄埔第1期,红2军团参谋长。刘畴西,黄埔第1期,红10军团军团长。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宣侠父,黄埔第1期,八路军高级参议。袁仲贤,黄埔第1期,三野第8兵团政委。周逸群,黄埔第2期,红2军团政委。熊受暄,黄埔第3期,红1军政治部主任。肖人鹄,黄埔第3期,红5军军长。吴光浩,黄埔第3期,红11军军长。朱云卿,黄埔第3期,红1方面军参谋长。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李天柱,黄埔第4期,红8军军长。伍中豪,黄埔第4期,红12军军长。何昆,黄埔第4期,红14军军长。李鸣珂,黄埔第4期,四川省委军委书记。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方面军参谋长。王世英,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敌工部部长。袁国平,黄埔第4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李运昌,黄埔第4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副司令员。赵尚志,黄埔第4期,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红15军军长。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王良,武汉分校,红4军军长。李超时,武汉分校,红14军政委。徐彦刚,武汉分校,红1军团参谋长。邓萍,武汉分校,红3军团参谋长。刘型,武汉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张友清,武汉分校,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程子华,武汉分校,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等。
16—4:追根溯源,解放军的前身是国民党军队的南昌起义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的另三人同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有关,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了南昌起义,这一天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日。贺龙指挥的国民党第二十军第一、第二师,叶挺指挥的国民党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聂荣臻、周士第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和第七十五团,朱德领导的国民党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了起义。其后,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中的一千多人的部队向井冈山区靠拢,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之后,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为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加上参加南昌起义的三位元帅朱德、刘伯承、贺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有8位同国民党军队有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解放军是国民党军队的一根肋骨长成的军队。
16—5:国民党军队的黄埔系是蒋介石一手培植起来的庞大的人脉系统,其名字举不胜举,最著名的有杜聿明 胡宗南 关麟征 黄杰 陈大庆 黄维 郑洞国 宋希濂 孙元良 李仙洲 毛人凤 张灵甫 李默庵 陈明仁 刘安祺 高魁元 康泽 郑介民 李延年 李弥 胡琏 唐生明 俞济时 戴笠 郝柏村 蒋仲苓 王升 刘戡 范汉杰等。 国民党军队本来就是由黄埔精神培育出来的军队,不须赘述。
16—6: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都是革命精神培养出来的善战的军队。国民党军队是由黄埔精神和三民主义培养出来的军队,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就出自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的训词。 共产党军队的军事战略战术的基础来自于黄埔军校,成熟于毛泽东的运动战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熏陶,共产党军队是黄埔精神和毛泽东思想培养出来的善战的军队。
16—7:国军输给共军远不只是军事战略战术的输赢,而是人心向背的输赢。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家,军队由农民子弟组成。军队是农民的军队,战争是农民的战争,国民党的军队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失败的土地政策。 如前所述,中国人民谁都知道,两党都遵循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但共产党在解放战争的1947年开始在解放区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国民党做不到。这就所谓——“成也‘土地’,败也‘土地’”,“得农民心者得天下。”
16—8:蒋介石到台湾后更成功的进行了赎买方式的土地改革,以平和的方式实现了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孙中山理想。有人认为,共产党的革命只是欺骗了农民,赢得了政权。 但这种说法与其说人民被欺骗,不如说人民愿意被“欺骗”,人民只在“干柴烈火”的时候才能接受革命的理论。 历史就是历史,没法反转。蒋介石如果没有从土地改革的失败,从自己丢掉整个中国大陆这个历史事实的“痛定思痛”,他仍然会象在大陆一样,下不了决心进行彻底的、取消地主阶级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16—9:但历史到了今天,台湾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耕者有其田”的消亡地主阶级和佃农的土地改革,在经济腾飞的基础上实现了比美国还全面的社会主义福利政策。并成功的实现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和军队的国家化,已成功的转变为资本社会主义制度。 套用过去的反话,台湾并没有让三千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且生活的很好。大陆也没有“共产共妻”、“没有饭请吃弹”,而且进步很大。任何将来以主义不同,信仰不同为由的革命和战争将永远没有发生的可能,因为人民已不在“干柴烈火”之中。
16—10:大陆的社会主义,也已成功的嫁接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迅速的转型为一个资本社会主义制度,大陆台湾,两岸一制。 历史成就了革命,将来预言着和平,历史异化了两个主义,将来融合为一个理想。 两岸军队曾经同举过一面旗帜,但也交手了整整52年(1927—1979)。 现在的两岸——土地政策趋同;工商制度趋同;社会保障制度趋同;军队本是同根生… 如果两岸能象“异化论”一样认识到,从1949年起又过了60年以后,承认两岸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承认两岸是同一种社会制度,那么两岸实现永久和平的窗户纸就已到了要有方法捅破的时刻了。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

选举日是今天!你还有时间投票

【美洲华联社11月5日洛杉矶报…

30 分钟 ago

全球华人高尔夫邀请赛重庆站决赛圆满落幕

【美洲华联社11月5日重庆报道…

1 小时 ago

国际深一度:美国大选,“钞能力”下的权力游戏

  中新网11月4日电(郑云天…

21 小时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