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华人华侨史记

泉州档案馆实物 唤醒东南亚海丝记忆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文人谢履一篇《泉南歌》,写下了闽南人千百年漂洋过海、谋生南洋的历史。
自唐宋以来,滨海而居的福建人就开始沿着海路贸易。历经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明清时期的海禁、清末以降的战乱和开放,一批又一批闽南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到东南亚谋生打拼。
“自元月初九动身,在永隔一宵,初十在洪宿一夜,十一到厦,寓永隆栈,为无字新客限制船票,搁至廿六始搭安顺轮启行,迨至二月初四登岸。”1937年2月,(福建)泉州人李焕月托人从海外寄书返乡,详细写下了从福建泉州一路辗转厦门、新加坡到达马来西亚的经历。
如同无数出海贸迁的闽南人一样,李焕月在青年时期离开家乡。数十年间,他通过一封封书信和亲人保持着联系,寄钱回家赡养老小。
书写思念,寄托财物,这些漂洋过海回家的信被称为“侨批”。
“侨信和侨批不一样,侨批有信的内容,又随信寄了钱款或实物。”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黄清海说,在通信相对闭塞的年代,华侨唯有靠侨批传递信息。侨批因此成为了一种融合海内外书信交流与金融汇兑功能的载体。
“海外寄来的侨批,既是一部南洋华侨移民史,也是一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泉州市档案局局长夏丽清介绍,无数的侨批真实记录着近代东南亚各国间的交通航运状况、开发建设路线、金融来往情况、文化民俗习惯。借助这些侨批,现代人能重现发现先辈们渡海打拼的历程。
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闽南侨批文化也开始唤醒着海外华侨华人的“海上丝绸之路”记忆。
在新加坡,泉州档案馆“侨批”巡展8个月,获海外侨胞及各国游客共15万人次参观。在马尼拉,菲律宾华侨历史博物馆特设了展厅保存泉州“侨批”图片,一些华侨后人在此发现了先辈的书信。
“清末以来,一代又一代福建人跨海出去打拼,又时时刻刻关心着乡土。”夏丽清说,“侨批牵动着老一辈华侨华人的回忆和情感。保护、传承侨批文化,也是对国人和新一代华侨的教育。”
目前,泉州市档案馆已经收藏有侨批实物封3125个,侨批扫描件30991件,侨批文件资料1607份。另有大量珍贵侨批保存于各地档案馆和民间收藏家之手,这些侨批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民间文献。
2015年,泉州将就晋江许书琏家族跨越35年的410封侨批整编成《侨批演义》出版,更多侨批将整理于媒体连载。2016年,侨批历史“微电影”拍摄计划将启动。
同时,更多侨批文物展览将于国内外举办,闽南侨批将随着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来源:新华网 记者 康淼、黄鹏飞)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