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经济开局不算顺利,下行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月份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8%,创出自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1月份跌幅有所扩大;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8%,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荣枯线以下。此外,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0.8%,内外部需求总体低迷。这些情况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已经进入以空间换时间轨道,宏观经济出现暂时回落,是经济结构调整必然结果。未来仍需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避免结构调整阵痛超过预期。
传统增长引擎
逐步失去动力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这两个引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引擎动力消减,而投资引擎加码,确保了过去几年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但以刺激方式不断加码投资引擎,不仅导致地方债务规模急剧上升,而且还引发了房价泡沫化运行、宏观经济杠杆率水平持续提升,以及投资增长动力衰减等副作用,反过来又制约了未来宏观经济增长表现。特别是房地产业在宏观经济加杠杆期间得到超速增长,由房价增长过快所引发的供求错位,造成住宅库存大量堆积,而有效住房购买力不足,房地产周期调整拖累了宏观经济增长表现。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态势仍在预期之中,主要经济指标并未出现急剧下行。这与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急促下降存在天壤之别。应该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经济结构矛盾就已突出,产能过剩有增无减。但国际金融危机突然来袭,中止了当时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只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共振,增加了经济回调空间与压力。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回落态势也不可避免。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消费还难以形成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房价过快上涨与城镇化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房价高位运行反过来又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泡沫的纠正,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就业状况没有明显好转,导致我国外部需求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改善。特别是我国出口产品受到东南亚、中亚国家的强有力挑战,产品更新升级已经刻不容缓。这些情况表明,社会总需求扩张动力不足,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实际上,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时,经济增速回落也符合经济规律。
新增长动力
正在积极培育
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寻找新增长动力。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潜在发展动力强劲,拥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就经济增长目标而言,充分就业将居于首位。过去制造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人口的主渠道。实际上,服务业在就业人口吸纳能力上明显超过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民间创业创新。在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的刺激下,我国民间创业创新正在被激活,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金20.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3%和87.86%。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注册资金19.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8%和99.02%。我国新增就业1322万人,城镇登记就业率为4.09%。虽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但社会就业依然保持稳定,表明服务业扩张正成为宏观经济增长新动力。此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互联网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调结构
需稳定经济金融环境
经济结构调整进程顺利推进需要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当前宏观经济指标回落是经济结构转型阵痛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结构转型成功与否的前置条件。适应旧经济增长动力所形成的资本、机器与工人,需要在新经济增长动力下淘汰、更新、重置,宏观经济调整式放缓是必经阶段。为顺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保持稳定经济环境。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经济增速急剧下滑。以”一带一路”和基建投资为两大支撑,托底经济增长。我国幅员辽阔,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也属于社会福址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可以破除区域发展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二是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当前我国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风险偏好较高,刚性兑付和政府兜底,使得投资者无视风险,盲目要求高投资收益率。
三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在宏观经济加杠杆期间的过热投资、无效投资风险将会加快释放,并引发宏观经济金融波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上升,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64%。正规金融体系资产质量恶化的步伐还未停止,而非正规金融领域风险正加快释放,社会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案件频繁发生。因此,需要统筹采取措施控制金融风险扩散,简单抽贷或一刀切处理,有可能会加速金融风险蔓延。
就宏观经济治理而言,主要是应对经济趋势性波动。而金融市场也不应过分纠结于宏观经济短期波动。我国经济增长或已进入空间换时间轨道,即使出现调整,也意味着结构调整进程在加快,将为未来发展凝聚动力。从全球看,我国经济体量增大之后,增速仍然傲视主要经济体,未来发展前景依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