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环境问题

中国多地污染已超危险临界点

近日,多位专家称,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在大气、水、土壤、森林、海洋等单个或多个领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已超过自然的临界点。建议,要明确环境底线,参考国际相关做法,出台《国家环境底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

多地污染已超临界点 专家呼吁出台环境底线法规

滇池和济源污染案,被环境保护部有关专家列为”超越环境底线”的两大案例。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多位专家近日在一份内部报告中称,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在大气、水、土壤、森林、海洋等单个或多个领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已超过自然的临界点。

“对于昆明滇池污染,无论从对生态破坏程度、经济效率还是社会心理承受程度来看,都已经突破了自然、经济和社会底线。”报告说。

对于河南济源铅污染,该报告也认为,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当地民众的健康,引发了民众的恐慌和焦虑,而且重金属污染治理面临着技术难题,会消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昆明滇池,水质浑浊。《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前往采访时用小木棍在水中一挑,就能挑起一团带着恶臭的蓝藻。原有”高原明珠”之称的云南省最大淡水湖,水质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恶化。到1994年湖体为五类水质,1998年变为劣Ⅴ类水质,几乎丧失了湖水的各种使用功能,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1996年到2010年,滇池污染治理总费用达到219亿元,”十二五”时期继续投入420亿元,但治理效果不明显。《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滇池水质仍为劣Ⅴ类,重度污染。

河南省济源市素有”铅都”之称,多年的铅行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铅污染已使当地空气质量下降,近千名儿童血铅超标,使土壤受污庄稼减产,政府支付了大量医疗和补贴费用。2010年到2012年,与国家环保专项资金配套的工业项目总投资就达到5亿元,土壤重金属治理项目也在筹划中,但存在技术难题。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华、郭红燕、黄德生等专家近日就”环境底线思维”、”环境底线政策”、”环境社会底线”课题开展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控制在环境底线范围内。超越环境底线不仅会损害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将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和人类生存系统的崩溃。

三位专家认为,在确定环境底线时,除了要考虑自然原则,还要考虑经济原则和社会原则。

对一些关键性生态环境资源如饮用水源和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应该定在自然系统能够持续提供基本生命支持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范围内;经济原则可简化为自然资产的使用必须限制在其边际损失急剧上升之前;此外,划定环境底线还要考虑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即环境底线对应的环境资源水平不能低于绝大部分人的最低可接受程度。

报告以大气环境质量为例,在一定的污染水平上,即使大气环境仍然可以支持基本生命功能,环境质量能够自我恢复,也不会造成重大健康或经济损失,但如果有足够多的人群心理上不接受这个污染水平,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位专家建议,经济发展部门要明确环境底线,给经济发展划上绿色边界,使社会经济利益在此边界范围内实现最大化;环保部门要以环境底线为准绳,确立环境保护优先工作领域,集中力量捍卫环境底线,对接近、达到和突破底线的领域,采取差别化行动力度和惩罚措施。

专家还建议,应优先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区域,在大气领域,应主要关注居住人口密集的地方和污染源集中的地区;在水领域,应主要关注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域;在土壤领域,应主要关注改商住地的那些工业用地以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地。同时参考国际相关做法,出台《国家环境底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来源:一财网)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Share
Published by
huarenon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