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褪去,前瞻者不由开始担心下一场金融危机会是什么摸样。
国际清算银行(BIS)经济顾问与研究部门负责人申铉松(Hyun Song Shin)警告,未来金融危机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现,有两大威胁值得多加留意,包括借贷越来越多的来自债券发行而非传统的银行放款,以及美元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申铉松日前在布鲁金斯研究所简报时指出,全球金融的授信成长是靠资本市场,未必来自传统银行放款,尤其有一种说法是大型基金大买公司债(特别是新兴市场),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所没有的转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银行是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非金融类企业的债券融资成为了流动性的大本营。贝莱德(BlackRock)、先锋(Vanguard)、富达(Fidelity)、道富(State Street)和太平洋(Pimco)等资产管理公司推动了资金的流动。
QQ图片20141208104410
新兴经济体的外部融资发生了两种变化:相对银行而言,非银行部门借入了更多资金;债券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贷款。大量借款源自国外。一个例证是,一国国内的海内外企业借债规模与一国企业在海内外借债规模的差距正在拉大:例如,中国公司在香港而非内地发行外币债券。
为了在低收益率的世界里追逐高收益,债券买家借出期限更长、风险更高的资金。借款者则受益于外币债券的较低成本。但在此过程中,他们承担了货币错配的风险:外币债务搭配本币资产。这些借款者是在拿本币投机。研究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人将会不安地发现,这种现象再熟悉不过。非金融类公司进行”息差交易”,用成本似乎低廉的美元为本地资产融资。
申铉松指出,由于短期利率接近零,债券收益率曲线也趋缓,这些资产管理者将开始追逐收益,这可能导致价格波动够剧烈,破坏金融稳定性。而上回金融危机的祸首,则是进行高杠杆操作的金融机构。
另一威胁是美元的角色日渐吃重。数据显示,美国境外的9万亿美元贷款中,有7万亿来自非美国的银行和投资人。当美国以外的金融机构同时经手美元与本地货币计价的债务时,汇率变动将冲击金融机构的放款能力。
在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借款者发行的债券将贬值,它们被迫提供更多的本币抵押品。这将挤压它们的现金流,促使它们削减企业支出。汇率下降将使它们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加剧。高负债的非金融企业甚至可能破产,将包括银行在内的本国债权人置于危险境地。
不过申铉松也表示,现在情况还比较正常,但是担心未来潜在的风险。(2014年12月18日华尔街见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