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2015年4月1日是美国公民移民局(USCIS)对2016财年H1B工作签证申请收件的第一天。虽然统计数据还没有发布,但渐渐复苏的经济使得今年又是H1B的“大年”已经成为共识。不过,这几年不断降低的“中签率”已经让申请者们有了心理准备,许多人在及时递上申请的同时,已经各自留好了“后路”。
记者联系了几名留学生出身、正在申请H1B工作签证的职场新鲜人。文科专业毕业的林同学说,如果抽签不中,实习期OPT支撑不到明年再申请的时候,到时候只能回国工作,好在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回国工作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比较而言,计算机系毕业的董同学因所学专业属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因此在12个月的OPT结束后还可以延期17个月,这令去年8月毕业的他有了至少两次递交工作签证申请的机会。董同学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些朋友,准备“抽不中”后在剩余的OPT时间里走别的路,比如其博士毕业的师兄准备提出EB1A杰出人才绿卡申请,也有家里条件不错的朋友已经着手申请EB5投资移民。
消息灵通的陈同学思路更开阔。他说,他的愿望是进跨国公司工作,而跨国公司可以为员工申请L类签证。他说:“不久前,奥巴马不是说L1B签证要放宽吗?我可以先找一个美国境外的跨国公司工作,然后‘曲线救国’,有机会时再被派回来。”
事实上,在北美华人聚集的北大未名MITBBS相关版面上,关于更多“后路”的讨论早已如火如荼。有些人列出了如果H1B抽签不中会把员工外派的公司,如谷歌、微软、亚马逊、脸谱等。有些人在高校、政府投资的非盈利组织等不占每财年8.5万个工作签证名额的机构工作,或正在努力寻找这些机构的工作,以避开惨烈的“抽签”。
当然,在这些机构工作的人“跳槽”时,会遇到工作签证没法转的情况,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先解决眼前的工作签证问题比较重要。也有人在考虑“挂靠”学校的问题,但日前联邦调查局对挂靠学校的突袭让人很难认为以F1身份“挂靠”是个好选择。
用“惨烈”来形容今年的H1B抽签并不为过。去年这个时候,在允许收件的1周时间内,移民局共收到了17.25万份申请。而在8.5万个H1B名额中,有6.5万个普通名额和2万个给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申请者的特殊名额,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申请者先被抽出2万个“中签者”,剩下的再和获得本科学位的普通申请者一起接受第二轮抽签。
据统计,2015财年的H1B申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中签率为70%左右,而普通申请者的中签率低至30%。今年,随着经济复苏、就业机会增加,加上符合一定条件的H1B持有者配偶H4签证持有者可以合法工作,以及前几年“积压”的未中签者再提交申请,2016财年H1B工作签证的中签率可能更低。来自多家律师事务所的“一线”信息也经证实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许多申请者在递上H1B申请的同时已经想好了“后路”。
近10年来,H1B工作签证经过供不应求、供大于求,现在又回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且这形势将越来越严重。增加H1B名额的提案在国会转了许多圈,但至今仍没有成为有效法案。《华尔街日报》的客座作者盖里·比奇(Gary Beach)撰写博客称,H1B工作签证已经成了一个“两面不讨好”的项目。
一方面,这项以吸引STEM人才为主的项目令美国教育系统饱受诟病;另一方面,该项目从数量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外来人才”的需要。比奇建议,2016年的这个时候接受2017财年H1B签证申请时,应当放开名额,让事实告诉政府这方面的实际需求,再经过讨论确定合理的名额数量,在2018财年H1B开放申请时照章办理。
2015年3月12日,移民局发布关于H1B工作签证的申请通知:移民局于4月1日至7日收件;完成抽签过程后,选择加速审理的申请将于5月11日开始进入审理程序。对比去年4月15日就开始审理“加速”的案件,移民局今年对繁重的收件、整理任务显然已有充分的预估。(徐一凡)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