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保守党或工党总有一个能在大选中赢得半数以上议席,两党轮流执政是英国政坛常态。
但最近几年,英国独立党、苏格兰民族党等小党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格局,使保守党和工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以往的”两军对垒”现已演变为”群雄混战”。
过去一个月的主流民调显示,两大党的支持率维持在30%至36%之间,均未过半。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罗宾·尼布利特认为,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英国在未来15至20年内不大可能重新回归两党政治”。
【选民右倾化】
英国政治碎片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大批选民”右倾化”。这集中体现为右翼政党英国独立党的迅速崛起。
英国独立党成立于1993年,以反欧盟、反移民为特征,坚决反对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主张英国应尽早退出欧盟,严格限制移民人数,重新收回对英国边境的”控制权”。
尽管成立只有20余年,但该党已成为英国过去数十年来成长最迅速的全国性政党,同时也是首个不依赖传统政治精英阶层、支持率却超过10%的全国性政党。
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马修·古德温认为,英国独立党的主要支持者是英国本地白人,以蓝领阶层和中老年男性为主,这些选民大多缺少适应当今时代所需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欧洲一体化和外来移民对这一群体的生存处境冲击最严重。
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英国独立党赢得英国73个欧洲议会席位中的24席,超过保守党和工党成为最大赢家。同年,该党成功吸引两名保守党议员”叛变”加盟,声势看涨。
观察家指出,英国独立党的迅速壮大反映了选民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这些人希望英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放慢脚步,回归传统。
【外交保守化】
在经历政治碎片化的同时,英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走向自我封闭。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当前正在离开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多重因素导致其对外战略进入收缩状态。
尼布利特说,与以往大选相比,今年大选的议题更加偏重国内事务,外交和国际事务在竞选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英国人当前正经历多重”身份危机”,对于英国该不该退出欧盟、苏格兰该不该选择独立等问题长期争执不休,内耗严重,无暇顾及其他。而英国的”脱欧”倾向,也使它在欧盟内的话语权降低,地位趋于边缘化。
二是英国在参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国内厌战情绪高涨,选民不愿看到政府过多插手国际事务。
三是英国经济复苏仍面临压力,高额赤字和财政紧缩都迫使英国优先发展本国经济,对国际事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尼布利特认为,英国的外交收缩与其政治碎片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多党并存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中,政府想要干预海外事务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很多小党不愿在外交领域”冒险”来耗费其有限的政治资源。
【决策自主化】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以往在外交上惯于追随美国,重视所谓英美”特殊关系”,但随着英国政情变化和美国战略东移,英国正试图超越以欧美为中心的外交方向,转而游走于传统盟友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寻找更有利的生存空间。
尼布利特认为,在外交领域,英国已不再主动追随美国。过去5年中,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尝试适度走出英美”特殊关系”,跳出传统的”欧洲-大西洋”外交框架,重视与中国、印度、南非、海湾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自主交往。而工党领袖米利班德4月底在阐述该党的外交主张时,几乎没有专门涉及美国的内容。
“从英国决定加入亚投行,到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都能看出英国和美国拉开了一些距离,”尼布利特说。
观察家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关注重点由欧洲转向亚洲;另一方面,随着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变化,英国也在适应新的现实,强调更加关注软实力、全球治理与发展,注重巧妙利用新兴经济体的繁荣惠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