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万千的世界。眼睛是我们与外部世界图像沟通的唯一途径,又是射着一个人内在心灵、学养和素质的屏幕。谁都希望自己有能一目了然的洞察世界,让自己具有超凡观察事物、辨别外在一切的能力,这难吗?真的很难,不仅要有一双生理意义上的健康双眼,还必须从外到内注入文化的学养,又要善于慎重“保洁”维护,还要不断的扩展知识的边界,才能让自己的双眼赋予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能力。
昨天与我见面的就是中国眼科界的顶级专家何伟博士。他在日本留学获得眼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头衔。回国之后,在东北创办了何氏眼保健体系,任董事长、同时担任了何氏眼科医院院长、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和何氏眼科研究院院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际防盲协会西太平洋地区联合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何伟先生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方向的研究,取得了惊世发现,那就是“双极样细胞”存在,并提出视网膜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理论,这一研究成果为视网膜干细胞的分化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何伟回国后,带着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眼科激光、玻璃体切割三大眼科临床技术,投资创建了东北第一所眼显微外科医疗机构——沈阳何氏眼科医院。以全面应用国际先进的眼科技术为基础,成为临床、科研、教学和国际交流等多功能性、国际性、普及性和公益性为一体的现代化眼科机构,且享誉全国。
与眼科的顶级专家谈眼睛,才能保持在交流的同一境界。我们都知道,人的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眼是视觉的外周器官,是以光波为适宜刺激的特殊感官。外界物体发出的光,透过眼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图象;视网膜受光的刺激后,在视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产生一个电位变化,这个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经过双极细胞等的传递,可使神经节细胞产生脉冲信号,并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我和何伟博士的交谈,有很多共识,最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眼睛的功能并未全部给利用起来,仅仅使用了全部功能的20%。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眼睛可以辨别八百万种色彩,事实上,能分辨颜色过千的人并没有多少。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将人眼的功能扩展到无远弗界,人眼自身功能却一再的退化,不要说能透视到暗物质,就是明显的物体也需要眼镜的帮助,这是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忧心和伤感。
中国古代对眼睛的外形,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描述,如轮廓、线条完美又有节奏感、外眼角朝上、内眼角朝下的叫“杏仁眼”;眼神妩媚、眼形细长,眼裂向上、向外倾斜,外眼角上挑且单眼皮的叫“丹凤眼”、眼长、眼尾略弯、眼尾上翘,瞳仁往上面作斜视、眼神似醉非醉叫“桃花眼”;眼睑深陷、眉弓突出、棱角分明的叫“深陷眼”;内眼角高、外眼角低、有凄苦之相的叫“下挂眼”等等,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文学性的描述,诸如顾盼生辉、炯炯有神、水汪汪、回眸一笑百媚生、神采飞扬、眼穿肠断、目不暇接、暗送秋波、含情脉脉、盼若琉璃、望若秋水……但是古人很少在眼睛的实际功能上进行论述,因为古人觉得,人眼的生理功能是上天赋有的,与生俱来的。仅将眼睛的外形刻划和描述呈现在诗歌、文学之上,用的最为普遍的是在相学之中。
虽然,古人从未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相学却是实践着其同样原理在操作。眼镜不仅泄露你内心的思想活动,而且比想象中更精准表达你的运程的趋势,人体工程学在观人研究中,最多用到的就是这部分的传承。
与何伟博士的谈眼睛,也谈到了用眼健康及防治眼病的传染。台湾的一项针对10岁至65岁的民众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每周平均盯在电视、电脑、手机上的时间高达49小时,近八成人都出现过眼睛酸胀、疼痛、流泪、干涩等眼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干眼病患病率在不断上升,仅北京的患病人数就达到200万。曾有多位朋友向我提问过,今天的光线如此明亮,还会产生这么多的眼病,而古代一般是靠点蜡烛和油灯来照明的,那时候的读书人在昏暗的烛光下死磕,是怎么保持用眼健康的呢?这真为古代文人的能力担心了,虽说这烛光不利于阅读,可是古人一生都是用蜡烛,也就习惯了烛光的亮度,另外古人读书是摇头晃脑的,这可是眼睛乃至人体中轴保健的最大法宝。摇头晃脑的动作,可以缓解了颈部、脑部和颈部神经的压力,让眼睛获得更大的舒缓。古人没有电子产品的干扰,自然视力也是非常好,加上阅读时候的摇头晃脑及经常在外面走动,采集大自然的能量,所以眼睛的功能之强,可以替代了今天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另外,雾霾也为今天的眼睛保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家总以为雾霾只是危害到我们的呼吸系统,其实并非如此,对眼睛有着很大的伤害。丙申年容易引发传染病,眼病的传染也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的重大事项。通过与何伟博士的对话,我要向所有《李说当然》的朋友呼吁,一定要做好眼睛的保健,让你的眼睛更锐利、更明亮,让你的眼光获得从未有过的能量,带着信念和好运,迎接美化的时光。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年3月11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