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风水运用上,有着极为重要作用,这在中国二千年的文明史中,重复着应验的实例。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运用在风水上的中国画往往是一些匠气十足,俗不可耐的低劣工艺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热销于机场候机楼里蒙老外的仿古画到今天没有艺术价值的涂鸦,都会被冠上“风水画”之名。
明清两代宫廷陈设,皆传世之国宝,担当起了帝王风水。早在二十年前,我与名扬国际艺坛的台湾“胜大庄”董事长李志仁先生就有为“风水画”正名的冲动,后因为各自忙于学术和事业,这个创举也就慢慢的淡了下来。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依然感到有”风水画“正名的责任,相信我和李志仁先生为了中国文化,会旧事重提,去完成这个正名的使命。
甄别一幅中国画在风水运用上的作用,关键是在选画者对中国画的品鉴能力。品鉴中国绘画作品,自古代一向以南朝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为标准,亦如北宋画家郭思所说的“六法精论,万古不移。”时至今日,谢赫的“六法”依然是中国画艺术品鉴的标准,似乎没有一位正统的中国画家对此能提出质疑。
谢赫的“六法”分别是:“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如果你能领会其意,就能甄选到具有提升风水能力的好画,但如果将谢赫的“六法”提升到阴阳五行和风水的要求上来考量,可以说是当今甄别具有正能量且能改善风水中国画的唯一标准。
“六法”的第一条是“气韵生动”,是指把绘画对象的精神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万物的精神气韵无非是阴阳五行之气,把事物的阴阳五行之气表现得越充分,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强,用这种作品装饰家居或办公室当然也是最合适的。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技法,实际上还指用墨的技法。关于用笔的技巧,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用笔四势”,即筋、肉、骨、气。如将“四势”转化成五行,则筋为木,肉为土,骨为金,气为火。再加上用墨,墨之浓淡干湿就代表水。而“应物象形”,是要准确描绘对象的形状。万物之形均可归纳为五行,大致上即水曲木直火尖金圆土方,当然很少有单一五行形的物象,绝大部分物象是复合形的。通过分析作品中物象的形状,就可知道其五行属性。以画中的五行来生克制化居家风水的五行,相得益彰。
指根据对象所属类别,赋予相应的色彩也就是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尽管自然界色彩缤纷,千差万别,但也可归纳为红(火)、黑(水)、白(金)、黄(土)、青(木)五个系列。如青绿山水以青绿为主调,在颜色的五行上是以木为主,使用者如果五行缺木,不妨在家中挂一幅青绿山水。“经营位置”,是指构思构图,一幅画纸,有上下左右和中间,在方位上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间属土。甄别中国传统绘画的五行品相,首先要从题材、物象、色彩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梅兰竹菊图都是属木的;荷塘月色图则为水生木之象;崇山峻岭图为土厚之象,雪景图为水旺之象等。更深层次的鉴赏须仔细分析作者的笔墨技法,通过画面的五行品相判断作品水平的高下和是否适合收藏使用。
单从五行论。水在中国画中是有滋润感的墨色。如只用枯笔而不用湿笔,则显得偏枯而失去阴阳平衡,缺乏生气。而湿笔只有在枯笔的基础上使用,才见其滋润之美,“水曰润下”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 “炎上”为火,火无定形,传统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就是“火”。当我们欣赏中国历代名画时,往往有一股气息迎面扑来,或温润明朗,或雄浑苍厚,或清旷淡宕,或幽静闲澹。这是一种格调,一种气韵,而格调往往有高低之分。“火”的修炼重在立意,它展示的是作者的文化、思想和内涵。
易经中的名句,叫“厚德载物”, 就是在标榜土的精神。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中国画中的“土”就是积墨,其品相如肥土之积,浑厚稳重,作品的厚重感因此而生,可以说是画中之“肉”,土忌浊,忌单薄,需要极高的素养和深厚的笔墨功底,笔下方见浑厚之象。中国画自明清以降,注重金石味,在五行中属金。无论是“屋漏痕”、“锥画沙”、“虫蚀木”,方而不扁,枯而不燥,湿而不腻,刚劲坚韧,力透纸背。“曲直”为木,自然界的草木枝叶根须向上下左右延伸,或长或短、或曲或直,千姿万态,活泼自然。无论疏密、长短、大小、阔窄、肥瘦、伸缩、开合、俯仰、向背、参差皆得其所,灵动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突显“木”的精神气韵。
五行对六法,风水与国画,你如果略懂了上述之言,无论是典藏还是用于风水,都能让你选择到真正有能量的传世中国画。
李建军写于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
2016年5月18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