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国际要闻

南海仲裁案实体问题裁决将公布 中方声明不接受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29日称,仲裁庭将于7月12日公布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

  对此,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无论仲裁庭作出什么裁决,都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承认,不接受。仲裁庭此前有关此案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已经受到国际法学界的普遍质疑。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29日在其网站发布消息说,此案实体问题裁决将于海牙当地时间7月12日11时左右正式公布。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29日称,仲裁庭将于7月12日公布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9日随即就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声称将于近期公布所谓最终裁决发表谈话,称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于2016年6月29日对外称,将于2016年7月12日公布所谓最终裁决。我想再次强调的是,仲裁庭对本案及有关事项无管辖权,不应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中国政府随即声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此后,中国政府多次重申这一立场。

2014年12月7日,中国外交部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政府对该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即仲裁庭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没有管辖权,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拥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裁决。中国政府当即声明有关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针对仲裁庭11月24日至30日就该案实体问题进行的庭审,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

2016年6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重申中国坚持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仲裁案以及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菲在南海有关争议的立场。

二、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违反国际法。

第一,中菲通过一系列双边文件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早已就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协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仲裁程序不适用中菲南海有关争议。

第二,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不在《公约》的调整范围内,更不涉及《公约》的解释或适用。

第三,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构成中菲两国海域划界问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已根据《公约》第298条的规定于2006年作出声明,将涉及海域划界等事项的争端排除适用仲裁等强制争端解决程序。

第四,菲律宾无视中菲从未就其所提仲裁事项进行任何谈判的事实,偷换概念,虚构争端,未履行《公约》第283条就争端解决方式交换意见的义务。

三、仲裁庭建立在菲律宾非法行为和诉求基础上,对有关事项不具有管辖权。仲裁庭不顾中菲已选择通过谈判协商方式解决争端的事实,无视菲律宾所提仲裁事项的实质是领土主权问题的事实,规避中方根据《公约》规定做出的排除性声明,自行扩权和越权,强行对有关事项进行审理,损害缔约国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破坏《公约》争端解决体系的完整性。

四、在领土问题和海域划界争议上,中国不接受任何第三方争端解决方式,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争端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将继续遵循《联合国宪章》确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在这一消息公布后,新华社也发表题为《南海仲裁案暴露三大法理致命伤》的文章称,仲裁案威胁南海地区法律和规则秩序基础;从国际法权利看,仲裁庭扩权、滥权侵犯了《公约》缔约国所享有的权利;从仲裁的后果看,其丝毫无助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在过去两个月里,中国外交部也发起舆论攻势,称目前有至少有47个国家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同时强调,中国对仲裁结果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至于中国为何不接受南海仲裁案,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代表周健22日说,中国之所以对仲裁案说不,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道理不复杂,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不”:菲律宾不讲法,仲裁庭不能管,裁决不算数。 

对于此次仲裁,不少观点认为可能会做出不利于中国的结果,中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事后会采取何种措施,不过,有美媒曾猜测称,中国很可能在仲裁决定宣判之前或之后以报复形式宣布在南海建立新的防空识别区。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向常设仲裁法院提请所谓的“南海仲裁案”。2014年12月7日,中国发布《中国政府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2015年7月7日,法院首次举办了听证会;中国外交部也同时发表声明,不承认常设仲裁法院对此案的司法管辖权,也拒绝接受菲律宾任何形式有关此案的和解建议。

  2013年8月1日,中国政府重申不接受菲律宾提起仲裁的一贯立场。2014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全面阐述中国关于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立场文件指出,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领土问题,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调整范围,仲裁庭无权审理;中菲达成了以双边谈判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协议,菲律宾单方面将有关争端提交强制仲裁违反国际法和《公约》;菲律宾提出的仲裁事项构成中菲两国海域划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已根据《公约》规定于2006年作出声明,将涉及海域划界等事项的争端排除适用包括仲裁在内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各国有权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就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裁定对菲律宾提出的7项诉求有管辖权,对其他诉求的管辖权问题合并至实体问题阶段一并审理。这一裁决受到多国海洋法学者质疑,国际法学界担忧仲裁庭擅自扩权越权可能创造危险的先例,破坏《公约》的整体性和权威性。许多专家指出,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无助于争端的化解,反而只会激化矛盾。与之相比,中方所主张的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才是正道。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