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李说当然

908期:看古代孕妇如何“保胎”

流产是自古以来妇科中常见的情况,在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文化中,讲究胎养之说。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医书中,《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育婴家秘》中称“胎养”。名称有别,但防止流产、死胎、畸形的诉求是一致的。

如果从文化层面来审视,传统养生保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崇儒家的静和道家的道。认为“静以参天地之玄,静以修身心之妙。”《易经》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孕妇应保持心境平和清净,勿受扰于外物,方使胎元安稳。但在民俗、民习、民风中,则对孕妇的行为规范,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根据天时、地理的不同,呈现出繁复多样的“保胎”守则。

为了让受孕儿在母腹中健康发育成长顺利分娩,古人在不断总结前代积累下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保胎”习俗。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胎论说:“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腑脏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迄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给孕妇的饮食划出了一道严格的界限,认为孕妇在妊娠期间“食兔肉令子缺唇,食雀肉令子宫,食羊肝令子多患,食鸭子令子倒行,食鳖肉令子项短,食驴肉令子过月,食于姜蒜令胎不安”。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专门设有“食忌门”,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有孕妇禁吃兔肉的规矩,因为兔子有三片唇,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也会是兔唇。

为了保证“身怀六甲”的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所有的禁忌需要孕妇的家人、丈夫共同遵循与配合。具体而论,首先是禁犯神灵,女人生育之事是由“胎神”主管,所以孕妇的行为举止不能冒犯了“胎神”。同时要用红纸书写一张“胎神在此”,张贴在卧房墙上,以安抚神灵。在孕妇居住的室内,禁止出现动砖弄瓦,移土挖石,以防惊动到胎儿。禁止在房内钉钉子,以防将胎儿“钉死”在腹中。

在古代,孕妇的卧室中是不能张挂人物画像的,这一点与今天社会习惯完全相反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孕妇多看些漂亮的宝宝的图片,生出来的宝宝也漂亮。但古代人担心的是,看了人物图片会“换胎”,《清稗类钞》的“鄂妇妊忌”条中记载着,孕妇所见的人物肖像会潜移默化到腹中,替换了孩子本来的相貌。所以,在孕妇卧室中所有的人物画像,或收藏起来、或丢弃、或用针刺破画像上人物的眼睛以达到“其目破不为患矣”。您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古今同理,在孕妇所见人像会影响到胎儿的面容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古代没有照相、印刷术,一般家庭所挂的人物肖像,基本上是歪瓜裂枣形的。今天您就是去看唐伯虎画的“四美图”,若是没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及审美情趣,您还真看不出美在何处。由此看来古人担心是有理由的,同时也可以肯定今天孕妇的做法也是合乎情理的。

孕妇不能动剪刀针线,以防伤及胎儿耳眼。特别是不能用绳线捆绑杂物,以防孕妇在生育时,胎儿脐带绕脖子。孕妇临产发生脐带绕颈,在今天依然在产妇中很常见,据医学刊物统计,约占分娩总数20%~25%。记得,十五年前,我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做华人电台的直播节目,认识一位由上海移民去的青年才俊,当时他经营一家羊毛制品的公司,生意非常好。我去他公司参观的时候,她太太拖着有孕的身子还在帮忙打包发货。我看她娴熟的动作,在一个个不大的纸盒上捆绑包装带。他太太问起需要注意什么,我只能直言相告,第一,不要再做包装捆绑的工作,第二,在预产期前三天做破腹产。几个月后,这位朋友从悉尼打电话给我报喜,说他孩子已经生了,医生告诉他,幸亏选择破腹产,因为他孩子是脐带绕颈。为此,时隔一年多,他们夫妇抱着孩子到新加坡来当面感谢我。

古代,对孕妇的禁忌非常多,还有孕妇不能给瓶子塞瓶口,以防闭塞胎儿五官,禁止拆堵门窗,以防胎儿眼盲。禁止孕妇手臂上举,以防“奶筋”断裂;禁止搬动大型器物,以防流产滑胎;禁止声响过大,以防胎儿耳聋。卧室不能烧烤东西、卧室不能有属虎的人闯入、不能冷水洗浴等等,恐伤胎气。

以上的都是孕妇在室内的禁忌,在户外也有很多规矩,如,不能抓食盐跨过户磴,以防得罪门坎神,导致难产;不能在门口伸头缩脑,以保证生育时能顺产;禁止夜晚不归或在外露宿,以防冲犯神灵伤身;禁止接近牲畜,以防撞蹄咬伤孕妇及胎儿;禁止跨过戥秤,以防产期延长;禁止将澡盆拿至户外,以防夜间触怒黑虎神或孤魂野鬼,对胎儿不利;禁止坐在房檐下,以防胎儿中风;禁止坐葡萄架下乘凉,以防生葡萄胎;禁止在异地大小便,以防难产。

今天,我们看古代孕妇的禁忌,可能会将信将疑,但这些禁事,无论在心理、生理和命理上,维护了古代产妇的健康和繁衍后代的安全,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建军写于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

2016年7月29日北京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Share
Published by
huarenon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