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中国社会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8省区掀问责风暴 百余人被刑拘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

  7月中旬,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8省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场督察,在各地掀起一场治污问责风暴:百余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党政部门超2000人被问责。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事关文明兴衰

  “生态意识提高了,违建违种再也不干了。”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街道原村民戴剑光告诉记者。自从实施生态补偿专项政策以来,他一家五口每人每月可领生态补助1000元,不仅改善了经济条件,还提高了生态意识。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水生介绍,深圳一直对大鹏半岛实施严格生态保护政策,超过三分之二的陆域面积被纳入了生态控制线范围。

  如今,蓝天白云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2015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29.8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由5年前的112天降至去年的35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创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印发,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2015年,《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印发,为督促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正确履职用权树立起一道制度屏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重大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表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五月的龙江大地,山清水秀,林茂草绿。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点林区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他在了解林区全面停伐后产业接续发展情况后指出,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

  上世纪中叶起,我国对大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进行大规模开发。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功能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威胁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产安全。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沉痛的教训催人警醒:靠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发展不可能长久。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数以万计的林业工人从此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

  全面停伐后,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多元化探索资源城市转型,绿水青山日益成为大小兴安岭发展的新优势、富民的新资本,生态优势逐渐向民生优势、竞争优势转化。

  “生态环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生态环境是现代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只有更加尊重这一发展规律,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久发展。”许光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破除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相对立的思维定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互促的新理念逐步确立。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鲜明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把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绿色发展理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对应的是可持续,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次重大的理念创新和观念再造,推动破除了唯GDP论英雄的观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民生福祉

  “往年一到冬天取暖季,你就能看到户户烟囱冒黑烟,院子里每天都飘一层灰,呛得人喘不过气。自从去年底改了天然气,觉得这空气比以前好多了。”河北省巨鹿县西郭城镇大张庄村民王振平指着村里大大小小的烟囱对记者说。

  巨鹿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根治农村大气污染,县委县政府从2014年开始谋划“村村通天然气”工程,以天然气取代散煤,变千家万户“灶台污染”为“能源革命”。今年上半年,县环保局监测站监控显示,全县PM2.5浓度同比下降近19%。

  “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生态环境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成为日益重要的民生问题。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正深入践行,一个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美好家园正在加快形成,努力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世界,为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赢得光明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目前突出的雾霾问题,还有一部分城市出现臭氧污染等问题,是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在国家出台“大气十条”后,空气质量的确得到了改善,PM2.5无论是年日均浓度还是重污染月的平均浓度都在下降。可以说,大气治理效果初显。

  他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需要我们有进一步的科技支撑,降低能源消耗,树立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5年,我国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劣五类水体比例5年后小于5%;

  ——森林覆盖率超过23%,年均增速超过1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源消耗5年累计降低15%;

  ……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未来5年,我国环境保护处于既大有作为又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本质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党顺应人民与时代的要求,不忘初心,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具体体现。”许光建说。(记者:齐中熙、于佳欣、陈春园、邹大鹏、周慧敏)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Share
Published by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