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女婴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旧时的一种民间恶俗,女婴生下后,置于水中溺死。起源于先秦,从此,历朝历代从无间断,虽然有少数的有识之士曾予禁止,但一般的老百姓出于经济与劳力上的原因及普遍的重男轻女意识,始终不能根绝。
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在他的著作中对这一习俗有记载;“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从唐宋到明、清溺女婴可谓史不绝书,明代溺女婴的习俗曾广泛流行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江南地区,一度曾造成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男子成婚困难等社会问题。
习俗中,杀死女婴的办法是把刚刚出生的女婴浸在冰冷的水中,或把冷水浇在女婴的身上,让她慢慢断气。从人类的情感来说,杀女婴对于亲生父母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些父母虽不忍心杀死亲生骨肉,但迫于习俗,常常闭着眼睛,用手把女婴按在水盆之中,听着女婴呱呱大叫,一些体质很强的女婴,往往浸在水中很久才死去。
过去,妻妾成群的大户人家如《颜氏家训》所述的,众妾之中有怀孕的,当其分娩时,就派仆人在产房门口守候,听见生的是女孩,仆人就进屋把女婴抱走弄死,产妇眼见亲生骨肉被抱走,无不伤心痛哭,但谁也不敢去救她。有些人家当孕妇快分娩时,先用木盆放满冷水,女婴落地,就浸入水中杀死,此种习俗当地称为“洗儿”。
今天普遍认为,溺女婴是因为男尊女卑思想下的恶行,我认为,这完全是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选择,其核心是家庭由于经济承受能力而进行的生育方式。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求子。过去民俗中,求子的方式千奇百怪,法门万千。古人在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祈求神灵。普遍认为人生孩子是神灵的赐予,那么,希望有子,必须向神灵,尤其是主管生育的神灵,诸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等祈求,大户人家则为神灵修祠建庙。其中,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娘娘,民俗里面,该神能使妇女多子,又能保护儿童,所以深得妇女信奉,不仅泰山有庙,即使全国各地都有娘娘庙,专供求子妇女拜祭。
至于张仙送子,在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一书中有过考证。此传说起于五代。苏东坡说他叫张远霄,眉山人,游青城山成道。张仙的画像都是持弓弹样子。因为古代时候,生男子有“悬弧矢”的习俗,而祀高襟祈子之礼,于所御者带以弓鞴,授以弓矢,后人或写其意于图,以为祈子之神像。此外,还有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等。
妇女求子时,由婆婆、大娘、婶子等陪同前往,用带去的香蜡、红烛、纸钱,以及其他供品,一齐祭神,并祈求得孕生子。祭祀之后,则要进行在神前“拴娃娃”。就是祈神妇女从神灵前的供案上一大堆泥娃娃中,挑选一个取走,用红绳套在泥娃娃的脖子上,将泥娃娃的小鸡鸡(生殖器)掐下来带回家,泡水喝下。
其次,还有他人“送子”的求子方式。是由亲朋好友向欲求子者“送子”,以求通过此举而真的受孕。具体而言,一是由他人送给求子妇女某种食物,如南瓜、鸡蛋、芋头、生菜等,俗传说吃了它们,妇女可以迅速有孕。二是由他人给折子的妇女之家,送去带有多子多孙含义的吉祥物品,如“孩儿灯”、“麒麟送子图”或用口袋盛好的百谷、瓜果之类等。三是由他人配合元宵节舞龙灯活动,进行“送子”。如在清代湖南长沙民间,每届元宵舞龙灯时,当龙灯到达求子人家时,则由他人请求龙身绕求子妇女身一次,又让一男孩骑在龙身上,在堂前绕圈,称之为“麒麟送子”。除此之外,还有“拍喜”、“棒打求子”等求子习俗。
在所有求子的方式上,最最神秘的要算祈孕巫术了。民间一直流传着原始宗教的巫术祈孕的仪礼,以满足尽快使求子妇女受孕生育的目的。早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有记载“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桎克祀,以弗无子。”可见,古代周族的始祖母姜嫄,是企图通过祭神的巫术仪式,才求得怀孕生子的。正因为如此,清代云南永宁纳西族便有多种祈孕巫术的求子仪式,其中,如有村寨里的妇女,在过婚姻生活后三年仍不生育者,就举行“火把节”,村民在村寨附近游行,以火把来驱赶灾祸。有的则用糌粑捏一个生育女神像,在像的腹部放一个鸡蛋,象征怀孕。然后再对女神像供奉麻线、麻布、鱼类、腊肉、鸡蛋、牛奶和牦牛酪,再由巫师向求子妇女加以祝祷,保佑女人怀孕,顺利生下娃娃来,以此来祈求神灵,使求子妇女能迅速怀孕生育。
无论是“溺女婴”还是求子,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尘封中的民俗,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一探究竟。
李建军写于
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
2016年10月5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