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李说当然

1117期:一“气”来转运

所有人都有了解自己“运”及掌控自己“运”的需求,人体工程学的转运论述认为,对“运”的了解和把控,首先要对“气”调用。

“气”是中国文化里面一个特殊的关键字,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天、地、人和各个文化领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万物都有气,到处在冒气: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神有神气。人在出生之前便有了胎气,年纪小的充满稚气,年龄大了会有老气。男人最怕女人说他没有阳刚之气,女人最怕缺少阴柔之气。太阳出来有朝气,太阳落下有暮气。人的行为性格有脾气,也不乏娇气,傲气和小气。人活得有出息叫争气,人活得不如意只能低声下气。

在“气”的世界中,气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动态,却能气势蓬勃。不管人、事,还是朝代,只要气数已尽,就会断气。我们在评论书画艺术作品的时候,常常会用大气、豪气、灵气、浩气、逸气、书卷气等词语……总之,各种各样的气,数不胜数。

那么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加深,便开始用“气”的概念来诠释阴阳。这种理念慢慢地成熟起来,形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气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阴阳和合,是一切的根源。

气和形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是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气在我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它贯穿整于天、地、人。老子西出函谷关,恰逢紫气东来,对关令尹喜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说到底,风水就是以阴阳为前提,以“气”为核心而展开的。万物都来自于“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各有讲究。有生气,代表着旺盛。只有生气的地方,才会形成一种充满生机的地理环境,居者吉祥。

《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中说“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这是明代大医家张景岳针对一般行医者不得要领所发出的感慨。气的概念在中医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举凡中医理论,从运气到生理,从病因到病变,从养生到治疗,从药理到组方,几乎无一处不浸淫着气的理念。

气,是生命的一种能量,也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功能,所以说气是物质、信息、能量的三位一体。当然,更偏向能量。在精气神里,气实际上起到中介的作用。就是说,练了精可以化成气,练了气可以化成神,气就是一个桥梁,精里面有气,神里面也有气。

中医对气的认识是从根本处开始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人体工程学在生理理论中认为气有五大作用:第一是推动,也就是说,人的血液精液这些东西是由气来推动的,没有气,生命活动就会静止。第二是温煦,有了气,人体就温暖了。第三是防御,气可以抵御外在邪气。第四是乳养,也就是营养,有一种气叫营气,在血管里面,可以营养血液。第五是气化,气可以变化,精变成气,气变成神,血跟气之间也是可以变化的,在传统中医中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的统帅,血又是气的载体,像母亲一样。人体是由天地之气化生的,因此气决定着人的生死,正所谓“人活一口气”,气绝人便亡。

我曾做过一个归类,人体有先天之元气,有后天之水谷之气,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七情之志,有营气、卫气,有正气、邪气等;在自然界有四时之气、六淫之气、阴阳五行之气,有清气、浊气,有疫气、疠气等;在病证有气盛、气虚、气逆、气郁、气滞、气陷等;临证治疗有调气、理气、补气、益气、固气、通气、纳气、泄气等;药物则有气之寒热温凉、气之升降沉浮等。至于针灸和气功则更是以调气为核心而分别形成的系统的疗病养生之术。

气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之中,是万物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所呈现的状态。气已远远超越原先的自然形态而成为宇宙的本体和万物构成的基原,从而形成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无论时代如何超前,文化如何先进,气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如初不变,岿然不动,而且越来越丰满扎实。时光的变迁反应在天气,风水堪舆考察的是地脉之气,中医诊病观察生理之气,祸福凶吉归属在人的运气,气学思想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已构成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不能正确地对待、理解、领会、把握气的概念和气的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独具一格的特色。

气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气和者为人。明白了“万物皆乘一气”,就能找到万事万物的根本,无论你想提升健康还是改变运气,只要从根本和细节入手,顺着气的脉络和路径,扭转乾坤。

 

李建军写于深圳

2017年2月23日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Share
Published by
huarenon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