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财经观点

中美贸易战浅析

【美洲华联社讯】贸易战打到现在,愈演愈烈。很多人没有信心认为中美关系从经济到政治都会一落千丈。但我却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Bill 于

首先,我认为通过加关税掀起这场贸易战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因为美国的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贸易逆差本身。我觉得这里的理解出现了两个扭曲。第一美国的铁锈带州所出现的发展停滞和衰落并不能归于贸易逆差。第二贸易逆差的消除并不能靠打贸易战或简单的加关税完成。如果简单的得出等式:加关税=贸易逆差解决=美国就业增加,经济大好。  那我只能说以前的历任美国总统和他们的幕僚都是无能之辈。动动手指就能造福美国人民的事都不懂得去做。

我刚刚看了一篇关于无人驾驶的报道。目前美国驾驶员工作将近400-500万个,基本预测如果五到十年内无人驾驶全面推广,美国马上会失去100-200万个直接的就业机会,间接的更多。按照这个逻辑川普应该会赶快讨伐以Google 和 Apple 为首的硅谷偷走了美国人民的就业机会。更不要说Amazon为首的网路消费导致的大量实体店倒闭和数以万计工作的消失。

所以我认为贸易逆差现在就是个工具,川普用它边打边看,着眼点还是中期选举和两年后的总统选举。打贸易牌的好处是,中国妥协,他自夸是胜利者,中国强硬,也可以打打悲情牌。而且悖论在于根据他推特所夸耀,美国现在经济现状非常好,失业率是新低。这么好的经济数据恰好是在贸易战之前发生的(第二季度)。我在想如果贸易逆差真的对美国有这么不利的影响这几年美国经济怎么会随着与中国贸易赤字的扩大而发展的越来越好呢?如果川普真能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这么低的失业率谁来做呢?

第二,认为继欧盟和日本签订自贸协定后,美国也将与欧盟签订类似协议并将形成对中国的包围之势,我认为这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日本和欧盟签订的自贸协议每年能影响的只是十几亿,二十几亿美金的关税而已。同时免日本进口车的关税需要8年才能落地。所以这个协议的目的其实作秀目的大于实际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两个经济体能如此迅速达成一致。但是欧盟和美国之间要达成类似协议就比较困难了。欧盟与美国工业同质化比较高,但竞争力不如美国,所以要达成一致非常困难。更何况欧盟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发达国家还好说,比如德国。但是对于其他二十几个大小兄弟而言这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任由美国产品零关税进入的话会产生很多问题。就连法国也不会同意因为和日本一样法国的农业永远是阿喀琉斯之踵,碰不得的。所以我们看到川普的推特兴高采烈但是还是容克先生还是有所保留,提出希望在WTO架构下解决问题。

后续的发展

打到今天,双方都已出招,人民币汇率已经垂直放到6.8了 基本就是从最高点贬了10%。基本已经抵消未来不管是2000亿还是5000亿可能增加的10%关税。美国则给农民120亿美金的补贴。比较下来我有些觉得好笑。500亿美金的商品加关税25%正好125亿与美国补贴正好相抵。但是美国对此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因为被定义成货币操纵国的最大惩罚无非就是加关税。所以说伸出去的拳头永远没有蓄势的有力。

所以我的观点是全球化是不可逆的,风物长宜放眼量,造成目前经济格局的是全球资本的力量经过几十年发展而成。这种优势互补和全球产业链一旦形成很难撼动。这不是某一个国家或领导人能随意改变的。

同时我认为贸易总量逆差只是参考指标之一,我倒是很想看到以后可以有综合性的中美贸易,服务进出口盈利指标,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指标等。

不过同时我也希望这能是一个契机倒逼中国在某些领域进行近一步改革。记得当年中国加入WTO时也是矛盾重重,有许多不同声音认为中国让步太多,步子太快,最后由朱镕基总理出面一锤定音。但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证明当时的做法确实高瞻远瞩。我希望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依然能拥有自信,勇气和魄力。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创造,规模门类齐全的世界工厂,和14亿人口的市场将会是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和基石。

(本文作者为美国智鼎金融顾问公司 Crestridge Consulting的执行董事Bill 于。智鼎公司总部位于洛杉矶,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专注于中美之间的兼并收购。公司网站:www.crestridgeconsult.com)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huarenoneadmin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