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联社讯】路透北京3月31日 – 中国经济先行指标–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在3月均升至半年高位,其中制造业PMI四个月来首度重返荣枯线,表现远超市场预期;不过分析人士对此多持谨慎态度,认为3月PMI的大幅改善主要受春节后复工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不足以因此做出经济已走出低谷的判断。
资料图片:2010年7月,上海,宝钢旗下一家工厂的不锈钢产品生产线。REUTERS/Aly Song
他们指出,分项数据显示生产复苏强于需求,内需反弹力度一般而外需仍将继续承压,企业开始补库存但整体库存回升幅度较弱,说明扩张生产的力度有限,经济复苏还将面临考验,宽松政策仍值得期待。
“3月PMI反弹主要反映的是春节后月份的季节性反弹,”华泰证券宏观团队李超等认为,今年春节及正月十五全部在2月份,3月的春节效应强于去年,因此预计4月PMI可能环比回落。
他们称,PMI虽环比改善,但利润数据较弱说明工业生产后续乏力。今年各项政策以稳为主,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为企业减税降费以支撑利润,降税、降电费的同时,也可能配合降息,并预计二季度央行有降息操作。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日联合公布,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0.5,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9.5,重回临界点之上;3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高于上月的52.4,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3月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升0.5个点至54.8。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制造业PMI本月的主要特点是生产活动加快,内需继续改善;价格指数上升,企业采购意愿增强;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进出口动力仍显不足;以及新动能较快增长,消费品行业运行稳定。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点评称,PMI各分项指标均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与历年3月相比并不高。产需两端来看,生产复苏强于需求,主要受春节后复工带动,就业指数回升幅度明显弱于季节性水平,剔除建筑业拉动效应后可能仍在走弱。
“季节性反弹力度一般说明经济复苏还将继续面临考验,宽松政策仍然值得期待。”他们称。
分项数据显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六个月高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2.7,高于上月3.2个点;新订单指数为51.6,高于上月1.0个点,连续两个月扩张加快。赵庆河称,这表明随着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简政减税降费政策逐步落地,供需两端有所回暖。
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7.1和48.7,虽环比有所上升,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价格方面,赵庆河称,在流通领域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升至53.5和51.4,分别高于上月1.6和2.9个点,均为五个月高点;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两个行业价格指数均位于56以上的较高区间。
华泰的李超等认为,近期原材料价格回升与3月开工需求转暖相关,预计3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正值,同比也有所上行。联讯证券的李奇霖、张德礼也指出,开工旺季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加之国际油价在3月继续上涨,3月PPI同比大概率继续为正。
**经济已走出低谷?**
尽管PMI数据远好于预期,但多数分析人士对经济前景仍不太乐观。他们指出,数据改善多受生产加快的拉动,但需求端依然疲弱,结合汽车、房地产等消费状况,以及全球经济走势看,短期内内外需改善幅度都较有限。
“整体来看,虽然3月制造业PMI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但我们认为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一指标反映的如此乐观。”联讯证券的李奇霖、张德礼表示。
他们指出,需求改善幅度弱于季节性,指数改善更多是由生产贡献的。在内需不强、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同步走弱的情况下,生产能否持续好转,以及经济是否接近底部,还有待观察。
他们提到,五大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与原材料库存指数对制造业PMI回升贡献比较大,分别拉动0.8和0.2;生产指数如此大幅的反弹,是建立在2月生产指数是2009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这一基础之上的。目前来看,终端需求并没有确定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生产改善幅度,可能并不如数据反映的这么明显。
中金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亦表示,每年PMI因为季调无法充分的原因,2-3月PMI都会出现季节性的回升,今年3月相比于往年,主要是生产指标回升更明显,但订单和从业人员其实都是比历史弱的。
他们认为,生产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春节错位:今年过年早,去年过年晚,导致生产恢复得更快。但在需求偏弱的情况下,旺盛的生产导致的是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也以更快的速度回升,如果以新订单减产成品库存这种衡量动能指标的话,实际上3月改善并不明显。
“我们认为制造业PMI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PMI再次下跌的可能性不小。”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数据公布后点评道,对3月的“复苏”持谨慎态度。
原因一是受春节假期影响,不太可能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季节性调整;二是1月新增信贷跳升支持企业补库存,原材料库存库存指数上涨证实了这点,但是,由于出口、商品房和乘用车销售均负增长,真正的最终需求可能仍疲弱。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李赫看法则有些不同,指出由于供需两段双双回暖,制造业PMI走出衰退区间(50以下),预计未来将持续回升。
“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大概率顺利解决、政策托底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企业利润将触底回升,市场预期正逐步趋好,”李赫预计,经济在二季度将企稳回升,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坚持宏观政策取向不变,今年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不排除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只要全年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会保持战略定力。若经济运行有超出预期的变化,中国留有充足的备用工具。
中美贸易谈判则释放更多积极信号。美国和中国表示,他们在周五北京结束的贸易谈判中取得了进展。美方称,磋商“坦诚且有建设性”。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试图解决一场历时近九个月的激烈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