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联社讯】 北京时间9月9日,中共最高领导习近平在一次深改组会议中所抛出的深改“三阶段论”引起舆论不少注意。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等正在为这一论断进行造势,亦有声音呼唤以制度“巩固改革成果”……
中共即将在10月份召开四中全会部署“二次改革”最后阶段。(Reuters)
2013年秋,中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启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份包括16项60条内容的庞大改革方案,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是,中共承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2014年1月份成立一个顶层议事协调机构——由习近平本人领衔、3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副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3月机构改革后升级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顶层设计,以每一两个月一次会议的频率研究审定各种综合性和具体领域的文件。
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内,它一共举行了50次会议,其中十八届期间40次(包括两次深改委会议)和十九届期间十次,通过的文件决议、改革计划覆盖中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军队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资管理体制和自贸区建设等等。
事实上,2013年11月份出台的改革方案十分宏大,在外界一度看来几乎是不可实现(至少是不可能短期实现的),加之在此期间如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严重冲击国内外市场信心和改革的弹性空间,意外的“中美贸易战”等黑天鹅事件以及其他潜在“灰犀牛”风险此起彼伏,都不可避免对这一计划的推进节奏和步骤产生了影响。
当然,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一次改革”重在冲破思想禁锢,释放社会活力,不存在或者较少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因而阻力相对单一。而“二次改革”所面对的困境却显然较之之前更为复杂多元,调和不同的利益体冲突甚至剥夺某些群体的“特殊利益”,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改革。
在这期间,习近平曾经对“二次改革”的进程有过评估,比如在中共十九大前对形势的判断是“已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随后的2018年初,中在当年的“两会”前夕连续举行了两次中央全会,打破惯例通过了有关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启动修宪的决议。这一略显时间仓促的安排在如今看来被习近平定义为“二次改革”的第二阶段,的确在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快速完成。2019年7月份,习近平出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称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至此次第十次深改委会议抛出改革“三阶段论”总结“二次改革”: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意已然明显,前两个阶段已经完成。
事实上,早在8月份中共政治会议宣布10月份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并将主题定为“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可以说是回应了6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定的改革总目标。这既是四中的主调,也是中共当下“二次改革”的最后一步。 (文章来源:多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