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 (马帅莎)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1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就此轮疫情会否影响外出旅行、如何应对德尔塔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问题回应外界关切。
——疫情多地散发,能否外出旅行?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此次南京疫情有三个特征,一是疫情由德尔塔变异株输入引发,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转阴时间长,二是时间比较特殊,正值暑假期间,旅游度假景区人员聚集,三是发生的地方是人口密集、流通相对很大的国际机场。“由于这三个特点,疫情已经向江苏省内其他地市或省外扩散,短期内仍然还会有继续向其他地区扩散的风险。”
截至目前,本月全国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8例,接近此前5个月的总和,已有14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指出,疫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取消外出旅行;其他地区的人员出行前要认真查询旅行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状态,暂缓高、中风险地区旅行;要做好个人预防,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和减少到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室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14天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不去外地旅行。”冯子健说。
——面对德尔塔病毒,过去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
南京疫情发生后,面对变异毒株,民众对现有防控措施和新冠疫苗是否仍然有效更为关注。
“目前我们的防控措施仍然有效。”贺青华表示,这个结论基于两个基本认识,首先是基于科学界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它仍然是冠状病毒,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已基本清楚。第二是基于中国目前防控工作实践。现在的防控措施已处置广东、辽宁、云南等30多起疫情,效果显著。
冯子健亦指出,德尔塔病毒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变化,仍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等途径传播,过去的防控措施仍然有效,但由于德尔塔病毒传播能力显著增强,防控措施执行,包括个人预防措施和疫情阻断管控措施等,都要更严密。
——为何打过疫苗还会被感染?是否需要接种加强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表示,打过疫苗又被感染叫做突破病例,它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例外。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总的来看,目前各种变异株仍在现有疫苗可控范围之内。
“中国科兴疫苗对所有症状、轻症的保护率在65%以上,对预防重症、进ICU监护病房和死亡病例的保护率分别高达87.5%、90.3%和86.3%。”邵一鸣说,这充分说明,中国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关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有效期,邵一鸣指出,抗体水平下降,并不表示疫苗保护力不存在,对于抗体水平降到什么程度保护力会消失,目前还在研究中。除了抗体,接种人群的记忆细胞也能提供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
“目前看来,所有的疫苗在接种之后,抗体水平都会随着时间出现下降,但是免疫记忆仍然存在。”邵一鸣说,各国都在研究加强免疫,现在还没有足够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第三剂的疫苗接种。
邵一鸣指出,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疫苗能否混合接种?接种间隔需多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不能混合接种,也就是说,如果首针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就要用灭活疫苗来完成接种,如果无法用同一企业的同一个品种疫苗完成接种,那么后续也要用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来完成接种。
关于疫苗接种时间间隔,王华庆指出,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灭活疫苗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大于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接种,后续只要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最近国外有研究发现,适当延长间隔距离,免疫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王华庆说,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完成全程接种的话,一旦暴发疫情,疫苗保护效果可能就会降低,增加感染风险。所以还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尽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