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联社11月30日洛杉矶讯】,品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于11月28日举办《文学系列讲座第十一讲》,请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秘书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海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新主讲,受到线上广大文友热烈欢迎。
“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李明新曾任曹雪芹纪念馆馆长十年,创刊《曹雪芹研究》杂志,多次组织策划“曹雪芹研究学术研讨会”。多年来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尤其对《红楼梦》研究颇有心得。她的演讲从天才作家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谈到作家如何读懂《红楼梦》,以及与作者的心灵交流等等。启迪人们明明白白读“红楼”,清清楚楚看红学研究。为读者们解读国学经典《红楼梦》中的美学、哲学和普世价值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帮助。
李明新:1, 红楼梦是经久不衰的伟大文学作品
《红楼梦》问世以来,近三百年热度不减,清朝嘉道年间的竹枝词中写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白先勇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部跨时空的宇宙天书。它述说人情世故、生死离别、出世入世、爱恨情仇、无地域之别,永不过时。”鲁迅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但它并不难懂,因为它离生活最近,并不以大起大落的、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取胜。在曹雪芹搭建的人生舞台上,人们看各种生命的过往。虽然全书充满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作者试图让人们感悟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对人生的苦痛有更深刻的理解。
李明新:2, 作家该如何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作家写作素材的提取库,是现代人了解古代中国、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途径。《红楼梦》更是来自华文写作者的故乡。一本《红楼梦》在手,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华文写作者都能找到母语文化的创作源泉。关注人性,关怀人类命运,从来都是作家的天职与本份。虽然世界的文化是相通的,但《红楼梦》中文能够意会言传的内容,不容易被西方文化接受。比如西方年轻人会问:为何宝玉黛玉如此相爱却不私奔?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有穿透现实的能力,他能够让笔下的人物与命运互动。其穿透现实的能力还在于表达人物在命运当中的处境。命运是不能左右的,命运里只有可能性,如宝玉、黛玉、秦可卿、贾政……,宝玉游走在边缘,苦乐之间,是极自在的,但又极不自在。对于所有的生命,命运意味着两种力量,一种是可控的,一种是不可控的,而生命的翻新能力,正是不可控的那部分,否则我们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把人物在命运中的情态揭露出来,使得这个世界更为真实,即使这种真实是苦难的,也会发光。这一点,曹雪芹做到了,因而《红楼梦》具有普世价值。
李明新:3, 曹雪芹的家世背景
曹雪芹出生在江南,祖辈身份显赫:江南织造,康熙伴读…… 他从小接受很好的家塾教育,祖父留给他十余万册书籍,富贵生活是他人生的底色。雍正六年他跟家人回到北京,16岁在平郡王府家“行走”,20岁左右开始创作小说,做过侍卫,进过皇家园林,懂得皇家礼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贫病无医而辞世,享年48岁。曹雪芹一生皆苦,上天给了他太多磨难,或许他一生的宿命就是为写作《红楼梦》这本书而来。
《红楼梦》讲座特邀嘉宾、协会荣誉顾问、著名军旅作家石钟山发言说,我们要把阅读《红楼梦》当作一个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作品不亚于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西方文化需要融合。优秀作品应超越意识形态,《红楼梦》就是一个典范。不要抱怨时代,自己的才情才是最重要的。
协会资深作家、诗人施玮说:自己阅读《红楼梦》是儿时,能深感语言的美。《红楼梦》是自己中年的枕边书,读它的审美,读它的实景虚写。新移民作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命运线,要写命运的不自在,写每个人物的共性,不能写典型人物。
专精中国古典诗词、《王妃系列传记》的作者申美英在发言中提到,研究古典诗词必讲《红楼梦》,她与《红楼梦》有缘,从小就会背“好了歌”。一生中受《红楼梦》影响极深,每每写到王妃传奇故事即将结束时,脑海里便闪现《红楼梦》“哗啦啦大厦倾”的绝句。
本次线上讲座有来自全球的一百二十多位海外作家和爱好红学的人士参加,正值感恩节假期,大家都非常感恩能有这次精彩的红楼梦讲座,犹如一次文化盛宴和大餐。本次讲座由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监事长北奥主持,会长黄宗之策划,协会《洛城作家》编辑部主办。《洛城作家》主编杨慰慰、副主编王伟及全体编委出席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