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联社3月28日综合报道】“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132名遇难者的DNA比对工作已完成,遗骸遗物移交方案和分类移交标准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失事航班两部黑匣子的译码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中新社报道,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法医物证技术处处长刘开会介绍,事故发生后,公安部立即制定了遇难者个体识别工作方案,搭建了遇难者身份识别DNA专项比对工作平台,组织全国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采集132名机上人员生前DNA样本和亲属DNA样本。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派出30人专家组赶赴现场,与广西200余名公安刑事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当天9时许,比中确定最后一名乘客身份。机上132名遇难者身份全部确认。
3月27日,“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的第二个黑匣子已安全送抵北京,送往专业机构进行后续处理。
民航局航空安全监察专员、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会上介绍,失事航班的两部黑匣子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中。但是大型空难调查仅依靠黑匣子提供的数据往往不足以还原事件全部真相,因此在推进译码工作同时还在尽最大努力收集尽可能多的飞机残骸和与事故相关的视频、目击信息,对已找到的残骸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对视频拍摄者与目击者进行访谈,对视频拍摄设备、时间、地点、拍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努力,一旦调查取得重大进展,将及时公布。
朱涛介绍,目前,事故现场核心区挖掘、遇难者遗骸收集、飞机残骸清理工作正按照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有序开展。事故核心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设备安装投用后,指挥部组织对核心区地质灾害风险、不稳定斜坡开挖风险进行了重新评估,制定了后续大型挖掘机械进场参与作业的工作方案,拓宽通往核心区的外围便道。
截至3月28日12时,搜寻人员累计出动15640人,对核心区和周边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搜索,累计搜索面积约37万平方米,找到飞机残骸和碎片36001件。在核心区外围区域,除部署拉网式人工搜索外,还组织了5个无人机航拍搜索组,累计搜索面积约954.6万平方米。
参与联合技术组相关工作的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吕玉增在会上称,技术人员对事故发生地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飞机撞击对地表和岩土层的结构破坏、掩埋的飞机残骸探测等问题,使用探地雷达等测定飞机撞击对浅部岩土层破坏,以及飞机残骸的分布情况,于24日完成数据处理、解译,基本掌握了飞机残骸在地下的大致分布和深度,为研究制定核心区域开挖方案,开展搜寻工作提供支持。
3月28日进入东航坠机事件救援第八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介绍,目前,消防救援队伍的主要任务是搜寻遇难者遗骸遗物和飞机残骸。当天,大型机械对核心区坠机点进行深土层作业。为防止可能残存的航空器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压缩气体等易燃易爆气、液体火灾风险,消防救援队伍3月27日开始启动现场安全监护方案,从外围消防车集结区铺设了两条长约2公里的供液水带干线到核心区域,准备了中高倍泡沫和释放器具,设置了防御阵地,同时布置三个流动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小组持续开展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检测。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按照现场搜救组指令,先后组织900余人次开展地质勘探、边坡监控、施工作业、现场协调等工作,出动小型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平板车、吊机等设备30余台,累计投放竹排9000余片,在核心区及周边区域总体开挖土方量17000余立方米。3月28日,广西交通运输厅又投入80余人,大型装载机2台,14米长臂大型挖机2台,小型装载机、挖机6台,按照民航部门划定的作业范围,继续挖掘飞机残骸和其他物证。
广西梧州市市长钟畅姿介绍,事故发生后,梧州市抽调医护人员、心理专家等1180人组建心理援助队,按照一户一策一专班的原则,及时提供心理、生理健康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家属的合理需求。目前,遇难者的遗骸、遗物由梧州市殡仪馆妥善保管,将根据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
据悉,截至3月28日12时,已有遇难者家属累计809人次到事故现场悼念。
据新华社报道,“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最新情况:黑匣子译码工作正在进行、持续为遇难者家属提供善后支持
新华社记者
搜寻最新进展如何?技术调查情况如何?DNA比对工作情况如何?在28日召开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公众关心的诸多焦点问题得到回应。
搜寻最新进展如何?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介绍,截至28日12时,搜寻人员累计出动15640人次,对核心区和周边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搜索,找到飞机残骸和碎片36001件。在核心区外围区域救援除部署拉网式人工搜索外,还组织了5个无人机航拍搜索组,累计搜索面积约954.6万平方米。
技术调查工作进展如何?
朱涛介绍,目前,失事航班上两部黑匣子的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技术调查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对航空器适航维修、机组训练、旅客行李与货物、空管指挥监控等大量文字、音视频证据材料进行收集、甄别、汇总和梳理分析,对目击者调查访谈等工作也在紧张有序进行。
遇难者DNA比对工作怎么样?
朱涛介绍,目前,132名遇难者的DNA比对工作已完成,遗骸遗物移交方案和分类移交标准正在逐步完善。
如何安排遇难者遗骸遗物?
梧州市市长钟畅姿介绍,现在由梧州市殡仪馆负责接收现场搜救组移交遇难者的遗骸遗物,目前已妥善保管。此次事故的搜寻工作还在进行中,遗骸遗物的识别、分类需要一定时间,对接收的遗骸遗物,将根据相关规定,本着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审慎稳妥、维护逝者尊严的原则,组织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DNA鉴定确定身份、登记编号、卫生防疫等工作。待完成相关工作后,在尊重家属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安排相关事宜。
善后处置工作情况怎么样?
朱涛介绍,善后处置组持续为遇难者家属提供服务保障和善后支持,截至28日12时,累计接待遇难者家属626人,组织遇难者家属累计809人次到事故现场悼念。对收集到的遇难者家属提出的诉求168条,全部建立工作台账,积极推动解决。
如何保障防疫、现场环境及施工作业等安全?
朱涛说,为保证事故搜寻与调查工作的进行,指挥部将疫情防控安全、现场环境安全与施工作业安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严格指挥部办公区、搜寻现场等场所管控,落实“三码联查”,严格对出入核心区工作人员和车辆进行防疫消杀。截至28日10时,37个核酸检测点累计核酸检测39502人次,完成办公区和酒店消毒累计约59.9万平方米,在核心区设置4个消洗点,消杀面积累计约2.56万平方米,核心区外围消杀面积累计约5.03万平方米。
下一步核心区的开挖工作如何防范次生灾害?
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吕玉增介绍,针对相关情况,将采取四方面举措,一是做好调查评估工作,二是设计安全的搜寻开挖方案,三是科学布设监测预警设备,四是提高救援人员次生灾害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