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日前在上海揭晓,三联书店的《京都历史事件簿》、金城出版社的《黟县百工》等22种来自全国各地出版社的图书从325种候选图书中脱颖,并将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强调图书整体设计而非豪华
“‘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坚持做了11年,在见证图书出版诸多变化的同时,也让自己在国内的图书设计界有了相当的认可度。”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外交流处处长、“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秘书长武幼章表示,以前说图书设计都是谈论图书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等,但现在我们更强调图书的整体设计。
“我们希望是对整个出版行业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武幼章表示,近几年来,设计非常豪华的书已很难获奖,但获奖的图书中还是有不少比较前卫,采用先进设计技术、工艺完成的。无论书籍选用什么材料进行设计,都始终要坚持为内容服务,而“中国最美的书”也是从读者阅读这一方面来考虑。
简单的平装书也蕴含设计思想
“一本书是用来阅读的,无论是什么题材类别,都必须要有适合于这本书的阅读设计,这是评判的标准。”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 G I会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主任吴勇今年第一次作为评委参与到活动中来,作为为数不多的国内评委之一,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评判书籍的标准主要是看书籍本身的设计能否给行业创造一种全新的可能性,而具体来说则是书籍的装订方式、内部版式以及材料运用等。
吴勇说,最初设置这个奖项更趋向于比较学术一些,希望找一些有特殊表达的、可能性的交流来推动一些常态书的设计发展,所以可能在迎合大众口味上就有一些欠缺。“我们希望能找到代表进步思维方式的图书设计,进而再提供给大家进行交流。”
此外,吴勇还提到现在图书设计上存在的一个误区,即很多设计师或个人都认为要有好的条件、宽裕的预算才能做设计,但其实书籍设计本身的思维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一本简单的平装书,我们也许更多关注的是他设计思想的付出。他以杨韬设计的《黟县百工》举例称,该书采用了木活字印刷,且该书封面与内文纸的材质非常好,整本书对文字和图片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纸张,并做了合理的分配,很好地再现了书的主题。但更有意思的是,《黟县百工》还同时在插图上烫金箔,这来源于中国民间的冥纸工艺,有祭奠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含义,对传统呈现了崭新的视觉表现。
“最美的书”脱离大众市场?
昨日,图书营销专家李鲆在个人博客发文,从商业的逻辑出发,对本次获奖作品逐一进行点评。昨日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出炉后,自己就曾写过一篇批评文章《中国最美的书,离大众有多远?》,其中说到中国评了十年最美图书,却少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别说大众视野,就连在出版界影响力都极其微小。而从今年的评选结果看,李鲆说仍然感到失望,认为今年的评奖也没能走出这个困境,“绝大多数‘最美的书’的设计,都是反商业、反市场的,照这个标准去做书,往往是死路一条。”
在他看来,其中原因除了能给书籍设计师最大发挥空间的,往往不是大众市场书,就是书籍设计师们更关注或者更擅长的还是设计本身,而对于“怎样能卖”的设计不屑一顾,或者干脆就是力不从心。即艺术设计与市场需要无法得到有效地融合,只是在赢得设计圈子里的好评而无法取悦大众。
“‘最美的书’主要是从设计角度来谈而非商业角度。”天涯读书周刊编辑朱晓剑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虽然现在图书的设计的确在做区分,也有人专门设计非常精美的图书,但无论是从设计上或是书籍的内容方面来评论一本书,朱晓剑都认为并不冲突。“关键还是看二者怎样才能结合到最佳,能够创造出读者愿意购买的图书。”朱晓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