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能做干果、点心等初级食品加工的核桃,请来专家、科技特派员把脉后,百万亩品质稳定、成熟度较高的核桃向精油、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小型集中式粗滤—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的出现,让分布在山区的村民不用再去十几里地外挑水吃,农村饮用水安全也得以极大改观……
这是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十堰)基地(简称示范基地)成立后,推动国家科技成果与地方特色产业和实际需求深度对接的案例之一。
“示范基地成立一年来,增强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收集了企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丰富了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创新资源供给,探索了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湖北省十堰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严炳洲告诉记者,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示范基地进一步为十堰创建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性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需定制 让国家科技成果花开基层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成立前,十堰市每年统计、转化的科技成果并不多。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出台了多项促成专利与技术成果转化的优惠扶持政策。
“虽然十堰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仅依靠本市的科技力量和技术成果,难以实现科技与产业的跨越发展和几何增长。”严炳洲坦言,十堰要聚力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依托国家级科技成果平台借力发展,实现科技与产业的跨越发展,也成为十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2013年10月,十堰再添“国字号”名片,成为继厦门、苏州、济南、南宁等城市之后,获批的第11个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
“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手段和资金支持,很多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没能及时有效转化。在示范基地搭建的平台上,企业不仅按需订制所需的项目,科技成果也将真正落地并惠及百姓。”十堰市科技局纪检组长王爽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湖北省科技厅的支持指导下,依托十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示范基地聚集全国科技成果资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发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有机农业三大优势产业为核心,一年来围绕成果信息交流服务,加强研发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取得积极进展。
精准定位 优势产业与成果的深度对接
说起十堰,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东风汽车。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
十堰人依托多年积淀的产业优势,未来发展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路线图,一场优势产业与科技成果的深度对接就此启幕。
“我们定制了国家科技成果库中关于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近十年国家科技成果信息,初步建成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十堰)示范基地综合信息平台,引进了5万项国家科技奖励三等奖及以上的科技成果,通过共享专家库提供的技术专家800多位,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累计服务企业300家……”
说起一年来示范基地的变化,王爽侃侃而谈。“已有8项科技成果成功对接,多项成果处于对接的策划和筹备阶段。”目前完成登记科技成果108项,技术交易额达4.6亿元。而在示范基地成立以前,十堰技术合同交易额还不到2亿元。
数字上升的曲线是直观的,带给百姓的实惠就在眼前。
郧县(2014年9月国家批复改为郧阳区)是十堰市境内人口最多、流域面积最大的辖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境内很多地方水土资源条件恶劣、贫困人口比例高,全区约29万人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
王爽依然记得,早在2008年这一干旱的年份中,郧县人畜饮水极度困难。村民吃水要去十几里地挑,水源则是地窖收集沉淀后的雨水。
“通过筛选适合当地的科技成果并加以转化应用,先后推广了‘贫困山区面源污染治理整装成套技术’、‘石漠化山区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等技术,并进行了集成与示范推广。”王爽说,在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后,争取到国家资金近1000万元。现在山区村民不仅能享受自来水直通入户的便捷,每家每户无需掏钱就能用上慢滤净水器,“老大难”问题部分得到缓解。
核桃产业是十堰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化“四个百万”工程之一,目前有效种植面积107万亩。每当核桃成熟时,当地农民都会迎来收获的喜悦。然而,长期以来的传统加工让核桃产业停留在食品、干果、点心初级加工层面。在示范基地搭建的平台上,专家们走进郧县、郧西县、房县,实地考察后发现这里的核桃品质稳定、成熟度高、果肉大,建议用来做精油和活性炭。
“项目正在对接中,预计转型后的核桃产业产值和效益将提升30%以上。”王爽说。
直面市场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研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果却迟迟无法“落地”,就形不成现实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从科技创新到成果应用,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看起来距离似乎不长,但走起来着实费劲。
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十堰也并不是个例。
今年5月,500项国家科技成果在十堰推介发布。其中,120余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0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些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在当地的转化率并不高。
“共收到百余家企业来电咨询,我们将咨询者的详细信息及需求信息统计备案,并协助他们筛选合适的科技成果。”王爽坦言,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首先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一定规模的技术经纪人团队,其次在科技成果经济评估方面有一定难度,难以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行评估。而对于十堰的小规模企业来讲,经济实力不强也是成果转化难的原因之一。
在王爽看来,企业的需求和科技成果之间有距离,企业需要有市场、能很快见效的技术,而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还有一段路要走。正是这最后的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格外难走。
为此,示范基地还将以建成的十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集聚科技成果转化整个过程中所需的评估评价、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测试认证、会计律师和人才培训等优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全流程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服务,并通过组织深度挖掘企业需求,进一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北京市科委和十堰市科技局将联合培养10名科技经纪人,他们不仅对产业领域和技术深度了解,还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技术需求,才能对科技成果进行经济评估,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王爽告诉记者,今后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个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活动。当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和保障机制建立后,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将随之提升。
谈及示范基地发展,严炳洲表示,将以建设政、产、学、研、用、资、介多要素集成的创新体系为目标,努力完善三库一网一厅一体系。“三库”即健全完善专家库、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需求库、秦巴山片区科技成果库;“一网”即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秦巴山片区信息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年发布科技成果信息1000条;“一厅”即建立十堰市技术服务交易大厅;“一体系”即50人的专业服务体系,致力创建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地服务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转型跨越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日报 作者:刘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