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知名侨领侨商为华侨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

潮人在线资讯:11月28日,海外知名侨领侨商座谈会在广州举行,戴德丰、陈有庆、陈经纬、周泽荣、林建岳、刘艺良等36位知名侨领侨商出席座谈会,与省、市有关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谋大计、建真言、献良策。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在听取了华侨试验区的基本情况及初步打算后,戴德丰、陈有庆、陈经纬、林建岳、李大西、陈幼南、潘国驹、郑汉明、庄佩源、蓉子等侨领侨商们纷纷踊跃发言,就引导华侨资财智才反哺家乡、发展跨境互联网产业和商品大流通产业、汇聚侨力构建潮汕文化之都等方面建言谋策,帮助完善华侨试验区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助推汕头新一轮发展热潮。
 
  戴德丰(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外商公会会长、香港四洲集团主席):
 
  试验区建设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对于汕头人来说,戴德丰及其香港四洲集团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在1994年,四洲集团就在汕头投资建厂,2003年更是将其广东总部设在汕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四洲集团已在汕开设了5家工厂,生产的各种食品畅销海内外各地。
 
  “在汕头设立华侨试验区,无疑为广大的潮汕乡亲发展搭建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充分发挥汕头的侨乡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潮汕人的拼搏精神和聪明才智。”身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四洲集团主席的戴德丰先生深情地说,“潮汕人素来重乡情、念亲情,我虽然是在香港出生和长大的,但我是潮汕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很早就到了汕头投资。以前我尚且不断增加投资,现在有了华侨试验区这个极具吸引力的平台,四洲集团在汕头的发展空间肯定更大了,下来必定会继续扩大投资。”
 
  戴德丰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发挥作用参与家乡建设,继续推动四洲事业在汕头发展,同时也会更多地对外宣传推介汕头,动员潮汕乡亲抓住机遇,回家乡投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陈有庆(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创会会长兼主席):
 
  引导华侨资财智才反哺家乡
 
  赴穗参加海外知名侨领侨商座谈会的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创会会长兼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名誉会长、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表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正是利用华人华侨资源优势的大好机遇,将为汕头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
 
  陈有庆认为,汕头是著名侨乡,建设华侨试验区,就必须做好招商引智的实际问题。现在在外的乡亲,有不少在资财及智才两方面都很有成就,要引导华侨的资财及智才落户汕头,反哺家乡。
 
  陈有庆建议,试验区产业要考虑汕头实际情况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从事金融服务业,对增强侨商资本活力兴趣较大。”陈有庆表示,要促进潮汕内外金融资源优势互补,政府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包括制定一些详细的优惠政策,向海外华侨的资本企业推广;其次是担当桥梁和监督的角色,打造崭新的金融产业。建议由专业机构人士组成专门研究队伍,制定出台各项政策,开启侨资,保护侨资,例如,允许符合条件的侨资金融机构设立合资或者独资银行,保障侨资银行享有国内商业银行之同等待遇等。
  
 
 
  陈经纬(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发展跨境互联网产业和商品大流通产业
 
  “华侨试验区为海外广大华人华侨、港澳台企业和在大陆各地发展的潮籍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舞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建议,尽快出台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措施的法规和实施办法,推出具体的招商引资方案和接受投资项目,让广大企业家有一个明确的投资方向。
 
  潮汕籍工商界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营商网络,潮汕大地具备区域、海港、人脉、资本、营商网络的优势以及通往世界的互联网海底光缆接口的有利条件。陈经纬认为,华侨试验区积极发展好跨境互联网产业、跨境商品大流通产业是现阶段起步的首选之一,也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建议近期要加速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支持将汕头机场重新启用,此举有利于发展货物大流通产业。
 
  陈经纬建议,及时在华侨试验区组建一家混合所有制商业银行,同时认真落实“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华侨试验区自身改革的重点,积极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与华侨试验区深度融合发展。要加大对华侨试验区的宣传、推介,让更多华人华侨了解并投身参与建设试验区。
  
 
 
  陈幼南(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屏山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支持汕头建设“数据特区”
 
  在日前召开的海外知名侨领侨商座谈会上,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屏山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幼南博士提出了支持汕头建设“数据特区”的建议。
 
  陈幼南说,国务院在同意汕头设立华侨试验区的批复中,把信息产业作为应大力发展的九大产业之一。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信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汕头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无可比拟的基础网络优势,在汕头开展离岸业务可以省去国内通信传输的环节,节约传输成本和资源,为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提供保障。
 
  陈幼南建议,由省政府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华侨试验区内建设国内首个“数据特区”,允许开放国际数据中心业务经营资质,开展外向型数据业务服务;允许华侨华人资本开展海底光缆业务、互联网内容业务、IDC业务和呼叫中心业务;对入区IT基础设施外包企业和离岸外包企业的IT设备设施购置和服务产品贸易等实行“境内关外”的保税区政策,大力发掘国家互联网经济发展新领域,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时空信息化的重要节点和平台。
  
 
 
  林建岳(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丽新集团主席):
 
  汇聚侨力构建潮汕文化之都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认为,文化是团结的“纽带”,海外许多潮汕侨胞业界精英根在潮汕,有着血浓于水的凝聚力,在华侨试验区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潮汕文化创意之都,有利于弘扬潮汕文化,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
 
  林建岳建议,以“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模式,打造综合发展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要开办和试验区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相一致的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需要提供专业训练,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专业人才。通过制定特殊人才个税补贴、租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试验区凝聚相关的高端人才。在招商模式方面,针对文化产业的定位,既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重点项目,又要引进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政策扶持方面,林建岳建议,港澳侨商在区内投资影视、演艺、娱乐等文创产业,要享受国民待遇;在土地出让、划拨及租赁等方面完善配套的优惠政策;采取信贷担保、专项补贴,或成立文化金融中心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利用政策性贷款,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李大西(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
 
  发挥杰出潮商“标杆”作用
 
  “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汕头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表示,只要各地华侨参与到试验区建设中来,汕头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李大西认为,要尽量吸引世界各地的杰出潮商代表参与试验区建设,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标杆”作用。同时,要更加重视人才,积极“引智”,创造良好的宜居创业环境把人才引进来,让人才留下来。在产业方面,华侨试验区可以逐步发展环保产业,做强做大。“位于汕头的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以植物淀粉为原料的完全生物降解新材料及其制品,广泛应用于餐具、购物袋、农业种植品、工业包装、文具、玩具等六大领域,正逐步打造成为世界优秀环保企业。”李大西说,类似益德这样的环保产业,汕头要扶持其做强做大。
 
  “试验区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还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李大西认为,现在中国反腐力度非常大,试验区应借这股东风,建立阳光透明便捷的营商环境。
  
 
 
  潘国驹(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新加坡中国商会会长):
 
  让优秀人才落户试验区
 
  年逾七旬的新加坡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新加坡中国商会会长、世界科技出版公司(新加坡)主席兼总编辑潘国驹博士,虽然出生并长期生活于新加坡,却说得一口纯正的潮汕话。“我的故乡在潮安庵埠,是正宗的潮州人。”他笑着对我们说。
 
  潘国驹先生说,海外的潮汕籍华侨华人非常多,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现在的潮汕人至少有50万,在华人族群中居第一位。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近二三十年来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进步很快,目前新加坡的科技、教育已达到世界水准。汕头建设华侨试验区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应该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新加坡的大学跟汕头大学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试验区应该与汕大的教育、科研机构挂钩合作,同时可考虑设立一个培训中心,培训自己的高级行政人员和科技人员。人才问题很重要,新加坡目前有近20万名中国留学生,其中一部分是潮汕人,建议华侨试验区今后要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其中的优秀人才到试验区工作。
  
 
 
  郑汉明(加拿大潮商会名誉会长、深圳汕头商会会长):
 
  争取汕头保税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
 
  在海外知名侨领侨商座谈会上,深圳汕头商会会长郑汉明提出,汕头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是解决门户问题。他建议中央和省要支持激活汕头保税区这一开放的政策平台。
 
  郑汉明认为,汕头保税区是粤东地区唯一的保税区,1993年1月设立至今已20余年,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省政府应加大力度支持汕头市,争取将汕头保税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对保税区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对设在保税区的企业生产、加工的货物销往内地,试行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入关税政策;对内地与生产有关的货物销往保税区视同出口,按规定实行退税。
 
  郑汉明建议,将汕头保税区与广澳港区相结合争取国务院批准为保税港区,发挥保税区与广澳港区的联动作用,使其拥有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功能的特殊功能区;争取国家将汕头港设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和港口服务业,建设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
  
 
 
  庄佩源(美国洛杉矶中华总商会会长):
 
  设立文化产品保税区
 
  “汕头是一座环境非常优良的城市,潜力无限。”针对如何更好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赴穗参加海外知名侨领侨商座谈会的美国洛杉矶中华总商会会长庄佩源特别希望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设立文化产品保税区。
 
  庄佩源认为,开展文化合作交流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区别于其他国家级试验区的重要特色。试验区要建设成为华侨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基地,在文化创意和文化贸易方面要有新举措、新亮点。设立文化保税区,是获得新一轮国际文化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文化保税区是将普通商品的保税政策运用在文化贸易领域,对文化艺术品实行保税、免征政策,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贸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参照上海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文化项目对外资开放。
 
  庄佩源建议,要推动试验区教育国际化。鼓励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到试验区开展合作办学,吸引海内外潮汕乡贤投资教育文化,允许国外名校在试验区独立或联合创办高等教育机构。要打造浓厚华侨特色产业园区,做好华侨文化策划、包装、宣传工作。
  
 
 
  蓉子(新加坡作家协会原副会长、汕头海外交流协会荣誉会长):
 
  善用本土资源 文化促进旅游
 
  来自新加坡的蓉子对汕头感情深厚,也高度关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建设。蓉子认为,随着试验区设立,汕头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最佳时机,希望省政府给予汕头更多的政策支持,帮助潮汕加快发展步伐。
 
  蓉子认为,在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方面,汕头应该扩大侨的范围,吸引更多华侨走进来。侨的范围要放宽,不要局限在潮籍,要欢迎各地的侨胞前来投资。上海的成功是海纳百川,深圳的成功因为是移民城市,新加坡的路也是这么走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一起打拼彼此竞争,城市更具发展活力和动力。
 
  同时,试验区建设要善用本土资源。蓉子建议,风光旖旎的南澳岛可以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这个美丽的海岛比起国外的旅游胜地绝不逊色。新加坡每年的旅游收入很多,汕头比新加坡有更多的条件,应该发展得更好。可以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接纳优秀资源落户南澳,吸引其他的旅游配套、服务行业。在南澳岛上还可建设一个作家基地,以文化配合旅游,这将会是汕头更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