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欣:"一国两制"需要新的思考和设计

最近”一国两制”刚过中考:在香港,“雨伞革命”基本和平的收场预示着“一国两制”在香港尚能被多数港人接受;在澳门,完全不受毗邻影响,回归15年圆满的庆典说明了“一国两制”被绝大多数澳门人接受;在台湾,不接受“一国两制”,只接受“九二共识”的国民党大败于游离在“九二共识”之外的民进党,预示着台湾大多民意并不接受传统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提出来的,它不仅为不流血的解决港澳回归祖国的难题提供了路径,而且成为中国由单一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双轨制的资本社会主义国家的酵母。
 
仅执掌中国两年的习近平先生就被民间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设计师的评价,说明人民多麽肯定中国近年来的改革新常态,渴望习大大继续带领中国改革前进。
 
然而,我认为,能否以新的思维来发展邓公的传统“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关键所在。 过去,我在中国的体制内生活工作了几十年,也许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容易当局者迷。今天在局外生活探讨了十多年后,有了以下的看法:
 
1、当年邓公的“一国两制”时的中国同今天的中国最大的不同是,当年中国是单边的社会主义体制,今天的中国已和平演变为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美英早年已相反的走过全民福利的社会主义和平演变的进程,因此所谓的单纯的社会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现在都已经不存在,都已演变为我称为的“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连现在的奥巴马、默克尔们也认识不清。
 
2、目前的香港,大部分的”资本家”都想跟着“共产党”走,但知识界的某些精英对两制的自由度期望过高。香港的自制治权已经够高,以目前的港人的意识形态光谱来看,为避免混乱应向一国的光谱倾斜,在时机成熟时才能再向更民主的扩大自制权的光谱倾斜。越瞎闹的孩子越没奶喝,而澳门则正好反之。
 
3、目前的台湾,“一国两制”的解药在于加上“一国两治”,需在”两个治权“中实现”两种制度“,但需在一个中国的大框架中。 如果民进党连这样的”一中架构、宪法各表“都接受不了,2016年仍然翻不了身。“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应被”九二共识“自锁脚步,应有”一国两制加两治“的新共识。
 
4、综上所述,一国两制在中考以后应有新的发展,直白的表达如下理念:
 
 A)香港一国两制需倾斜”一国“,增加中央管控;
 
 B)澳门一国两制可倾斜”两制“,扩大自治权限;
 
 C)台湾一国两制应加上”两治”,实现两岸非军事区和停战协议基础上的一中联盟;
 
 D)大陆自身或各省需借鉴港澳台的两制经验。如台湾的司法独立和健保制度、香港的廉政公署和特首选举提名委员会制度、澳门的公屋公交车制度等等。最终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港澳台甚至西方发达国家也需借鉴中国能産生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政治制度的优势处,“一国两制”从内涵到外延的最终发展趋势将是"两制"相互借鉴后的模糊化,两种制度将从两种社会制度模糊化为两种政治制度,最终模糊化为一种最佳的政治制度:现代的资本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