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规则亟待法治化

不法黑客攻击网站,往往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漏洞。而对互联网上的另一个商家群体——电商经营者来说,对他们实施敲诈勒索的人,往往是利用电商平台的制度做文章。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趋势下,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愈发难以离开的重要交易方式。然而,各大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设定却不尽完善,导致各方权益游走在于法律之外。在电商发展初期,平台对电商的规范不够,对买方权益保护不足,网络上假货横行、消费者维权艰难的情况比比皆是。而随着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电商平台连带责任及7日无条件退款制度之后,平台规则逐步自我进化,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强化了电商责任。

与此同时,事态却走向了另一面,一些不端者利用现有的平台制度对电商大行敲诈勒索之道。当制度沦为了不法者敲诈勒索的工具,这显然是制度本身出了问题;当制度所赋予的权利能轻易被扭曲滥用,这显然是权责分配不合理。

前些年,职业差评师频现,以专门给店家恶意差评的方式敲诈电商,这暴露出电商信用评价系统的缺陷。如今,电商平台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走出粗犷式交易、走向公平安全、权责对等式交易模式应是大势所趋。

还有一种常见的敲诈方式就是”挑错式”敲诈,一些电商为了吸引顾客,炮制成交量,大搞价格战,低于成本促销,或者不顾成本价,承诺无条件退货并主动承担运费。实际上,这本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可是,电商平台往往对之持纵容态度,而这却给蓄意敲诈者留下了不法空间,电商只能对敲诈者逆来顺受,不然就将因违约被扣除保证金。当电商向平台投诉,却时常难以成功,因为平台一般不承认该平台专有交流工具之外的聊天记录及相关证据,这种证据采用规则本为合理,但还须配以配套制度,须禁止买卖双方通过其他工具进行交流,禁止卖方预留其他的沟通方式,将双方的沟通对话完全置于平台的监管之下,才能避免任何一方通过制度外的手段去扭曲制度内原本合理的规则。

对电商敲诈勒索是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可是,受害者取证成本高、警方对网络犯罪侦破难度大、刑事立案标准高等诸多因素,导致电商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遭遇瓶颈。这就更加凸显出电商平台规则法治化的极端重要性。网络只是提供了资讯与平台,降低了各方交易成本,商品可以打折,而此间所蕴含的各方权利义务却容不得半点折扣。网络只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繁荣网上交易所催生的电商平台帝国,不仅需要遵守国家法律、社会伦理,更需要运用法治思维,打造出一整套平衡各方权益、营造共赢的社区行为规则。

通过规则的法治化,电商平台不仅要对买卖双方施以平等保护,更须对双方的买卖行为进行同等地合法性审查,真正承担起网络市场守夜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