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片人求变:做擅长市场营销的品牌专员

凤凰网1月16日报道 我们已经习惯于在最新大片的发布会上见到各种制片界的大人物挽着好莱坞明星款款登场,但这一角色究竟职能为何却一直存在争议。

传统概念中制片人的工作就是将那些影视圈的人才(演员、导演等等)与他们认定能吸引到观众的剧本或其他内容组建起联系,然后将这一整个组合”卖给”那些能投资将其付诸拍摄的人那里。无论这部长片、短片或电视剧集是卖没卖出去,这种模式都大体一致。一旦整个项目传入了发行人之手,制片人就对该项目之后的命运——比如发行方式和发行结果——失去了控制权。

但就像很多职业在近些年发生的变迁,技术革新与市场的饱和已经令制片人的角色悄然改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的MBA学生纷纷涌入制片厂,令各大片厂更多地将自己视作”公司”而非以往自主驱使的电影制作工坊。索尼在黑客攻击事件中遭到泄露的报告展示了制片厂有多么关心利润、效益以及投资回报这些东西。更新的情况是,(制片厂)快捷、廉价地生产内容并适应各种平台的能力意味着这一行的竞争正在不断升级,制片人们也不得不开始以公司的思路看待问题——不仅要懂得市场,更要懂得市场营销。

尽管在这以前一个好的故事跟创意便是获得上亿投资的唯一要素,但如今制片厂越多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故事背后的故事上。他们关注内容的背后是否会有品牌效应,以及它会否拥有一批配套的观众。如果有的话,他们是谁?品牌在影视人才的加持下会得到强化吗?知名的演员和导演都会为整个项目增加潜在价值,他们也都深谙各自的市场价值。就像美国演员凯文-哈特说的那样:”我拥有自己的品牌……我保护自己的品牌。”

还有一种新的制片形式眼下正在发展壮大,如果你觉得传统的大片厂牵涉过多的话可以尝试。感谢众筹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制片人如今可以直接跟他们的观众展开交流,而无需片厂、制片公司以及发行商的批准。而这里便是企业家精神与市场营销技能大受欢迎的地方了。举个例子,一个澳大利亚的导演系新近毕业生决定要根据《悉尼先驱晨报》网站子版块的一个故事来拍摄一部短片。他随后告知了媒体,后者在网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来介绍这个短片项目。接着这位毕业生联系了利益相关者,通过社交媒体来唤起公众意识、与人群互动,最后他筹得了比预期多50%的资金。

关于这个故事最好的一点是:它并非独此一家。五年前,电影学院的学生们可能会说:”我是一个导演,我不需要考虑观众,他们会自己来的。”而今这个群体在其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已经先天地带上了这样的意识——具有商业头脑以及成为经商老手只会令他们的创作努力为之受益。Youtube网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这方面的正面案例:(人们)创立一个频道,与观众充分互动,进行反馈,然后创立更多新的频道。”Vsause”便是这样的一个频道系列,它由三个科普频道构成,收看超过十亿人次。诸如此类的热门频道也会带来拍摄剧情类剧集的机会,比如说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最近就跟网络剧《意大利蜘蛛侠》的制作人达成了合作协议。

那么,想要奉行这种理念并使之继续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技巧呢?这一全新的制片人角色需要在视角上的彻底转变。网络、广播、报纸、社交网络和电视都已经在内容上达到饱和,我们每天都在承受成千上万的品牌信息的轰炸。任何决心要当制片人的人都应当问问他们自己:我到底该怎样脱颖而出?我又为何而坚持?我的观众群是谁?我如何与他们发生互动?他们又是怎样看待我的?

如果你还深陷这些问题之中无法作答,不妨花些时间先看看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那些技能,然后再增添一些企业家精神、商业头脑、一大份的信心,以及最为重要的创造力。想要在市场的迷雾中冲破荆棘创作出好的内容,就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与热情,但一旦你做到了这些,就必定将受到市场的无尽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