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谦卑”应对 “伊斯兰国”问题?

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大开杀戒、攻城略地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施加的军事压力也越来越大,但看似仍然难以阻挡其强劲的攻势。近日,国际联盟空中行动总指挥、美军中将詹姆斯·特里表示,要实现对”伊斯兰国”组织打击的转折,至少还需要3年时间。

此言出自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和头号军事强国的一线指挥官之口,难免让人大跌眼镜。在俄罗斯面前表现得如此强硬并志在必得的美国,为何在面对一支民兵武装时会如此”谦卑”?恐怕其中的苦涩也只有美国自己才能体味得到。

首先,源于自身战略规划的限制,美国无法对”伊斯兰国”武装展开全力攻击。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战略的重点一直是所谓”重返亚太”,即尽快结束在中东和南亚的反恐战争,把主要注意力转向生机勃勃但也风险重重的亚太地区。

尽管这一战略提出后即出师不利,美国连续遭遇叙利亚内战烽火连天、中东恐怖主义活动卷土重来、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等事先难料的事件的牵扯,其重返亚太的步伐不得不放慢下来,但这一方针是美国政府综合评估了全球形势之后确立的长远国策,今后无论哪个党派上台,都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

因此在自身国力已显颓势的背景下,美国需要抓大放小,对于”伊斯兰国”武装的挑衅也只能小打小敲,以免因投入过多而干扰其更为重要的战略规划。

其次,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奥巴马无法充分施展美国的硬实力。

当年小布什政府曾以莫须有的名义出兵海外大打出手,严重消耗了美国的软硬实力,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将从海外收缩视为自身的标志性动作,这既与其本人的理想主义理念有关,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当前面对”伊斯兰国”的挑战,美国国内的强硬派一再呼吁奥巴马展现出美式”英雄气概”,给对手还以颜色,可是一旦军事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情况就复杂了。相对而言,无论从地理位置、商业往来还是难民压力的角度看,”伊斯兰国”的崛起对欧洲的威胁都远远大于对美国。在对伊拉克泥潭的梦魇尚未散去、国内社会问题频发的背景下,美国民众不愿看到政府再次把钱投向万里之外与己无关的地区。对奥巴马来说,大规模出兵中东无疑是一次冒险,成功了不一定加分,但失败了一定会失分,为了两年后的大选,奥巴马就是硬忍也不能让人给自己扣上小布什第二的帽子。

再次,”伊斯兰国”组织不是一支简单的民兵武装,而是具有深厚的宗教背景和广泛的民间基础。

这一武装组织严密,资金和物流运营能力很强,在其控制的能源富集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并将其倒卖获取暴利,据估计其日均收入在200万美元左右,堪称极端组织中的富豪。该武装还通过接管当地基础设施、种植农作物、发展地区经济等方式在占领区内实施管理,以藏兵于民的方式控制着生活了800万人口的土地,这也显著增大了空袭的难度。

此外,它还在世界各地动员或招募到大量人员,努力把攻势推向外围。而相关涉事国军力羸弱且与美国关系复杂,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三心二意,参与度不高。鉴于这种现状,期待单纯依靠有限的空中打击,在短期内全面遏制住其攻势显然是不现实的。

当然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是相对的,如果美国下定决心重创极端武装,并非没有机会和能力。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白宫在打击”伊斯兰国”议题上举棋不定,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奥巴马在白宫公开宣称”美国目前尚无最佳应对战略”,显示出其在内外压力之下的困惑与无奈。
(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