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约事件”拷问彩票公信力

尽管仅凭开奖爽约便质疑”双色球造假”,明显有些草率武断。但面对上述福彩开奖”爽约事件”,又不得不强调,此次福彩管理部门所作的相关回应、处置,仍是非常值得质疑推敲,缺乏充分公信力的。

首先,因”技术故障”而延迟开奖,虽然并非不可理解,但在没有事先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取消,显然又并不充分合情合理,不仅没有充分尊重彩民的知情权,而且事实上也并不符合相关彩票的发行规定,如依据《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不能按期开奖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后延期开奖”。预定21:30的开奖被取消,迟至”21点54分”才告知取消原因,显然算不上是”及时向社会公告”。

更重要的是,作为爽约后的善后补救,推迟后的开奖,同样也存在明显的疏漏缺陷,难以真正令人信服。如在未经再次电视直播情况下,便直接公布中奖号码;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应”实况录像已播出”。众所周知,早在2004年4月开始,福彩双色球便已以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开奖。此次双色球因”技术故障”开奖时间延迟,直播也被实况录像取代,无疑显得很不合理、明智,既不利于有效打消彩民因开奖爽约而已产生的种种疑虑,也无助于维护彩票开奖结果的公信力,既不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开奖原则,也不符合”开奖须直播”这一早已约定的游戏规则。依据上述《细则》40条,”未按照彩票游戏规则和开奖操作规程进行的开奖活动及开奖结果无效”,如果”开奖须直播”也属于《细则》所说的”游戏规则和开奖操作规程”,那么此次只有”实况录像”的中奖号码的有效性,势必会变得非常可疑。

很明显,作为一种”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发行的彩票,公信力实乃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核心所在,否则,一旦公信力不足,不能严格恪守彩票游戏规则和开奖操作规程,不仅开奖结果会备受质疑、难免产生各种”造假”疑虑,而且势必也会进一步损害动摇彩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根本属性。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彩票不止在开奖环节,其他发行管理环节,也一直都存在许多饱受诟病的公信力问题,如最近媒体报道的”彩票发行费比例过高”、”公益金分配使用不透明”等,而所有这些彩票问题,事实上都是在不同侧面对彩票事业公信力的一种考验、拷问。而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拷问、有效化解这些彩票问题,救赎其公信力,显然不是仅凭一句”道歉”就能做到的。

对于此次福彩开奖”爽约事件”,福彩中心和民政部的回应显然不能消除公众的疑问,有关方面还需彻查此事,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并且亟须不断严格落实和健全完善相关彩票规则、制度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