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社区矫正改造极端青年

在白宫即将就反暴力极端主义举行专题国际峰会之际,美国法院一项开启先例的裁决受到好评。美国反恐问题专家认为,这是美国国内反恐行动的一大进展,显示美国正在尝试用社区矫正而不是严刑惩罚,来帮助那些受到极端思想侵袭但仍可能重新融入社会的青年。

1月27日,美国明尼苏达州联邦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迈克尔·戴维斯判决,释放一名被控企图赴叙利亚参加”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18岁青年,让他在社区矫正机构——”中途之家”接受监视和教育,并期望最终能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这位名叫阿卜杜拉希·优素福的嫌疑人是索马里裔美国公民。去年5月,他企图经土耳其前往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机场将其拦截,并随后以试图为外国恐怖组织提供支持的罪名予以起诉。按照美国法律,如果该罪名成立,优素福将可能面临最长达15年的监禁。

优素福是极端思想在美国社会扩散的一个缩影。法国《查理周刊》巴黎总部遭袭之后,奥巴马表示,暴力极端主义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正持续蔓延扩张,招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他们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侵入了美国,也对全球构成威胁。各国应努力打击暴力极端主义,阻止更多的年轻人受极端思想的蛊惑和参与恐怖活动。

随后,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将于2月18日召开反暴力极端主义的国际会议,研究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暴力极端主义措施,防范并阻止暴力极端思想的扩散以及恐怖组织招募人员。

据悉,此次会议将以奥巴马政府2011年出台的《授权地方伙伴以防止在美国的暴力极端主义》战略为政策指引。该战略将防范极端思想渗透和铲除美国境内暴恐分子滋生土壤为优先任务,强调以基层力量为反极端主义的主要参与者,通过政府组织、社区参与,打造全民防恐体系。

奥巴马政府一贯十分看重社区在反恐战略中的作用。2011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称,应对暴力极端威胁的最好防御措施是充分调动家庭、社区和地方机构,使之充分了解情况。为此,联邦政府将加大对信息情报工作的投资,扩大与社区的接触,并授权于各地社区参与执法部门的防止暴力极端主义的行动。

去年,美国司法部又提出倡议,要求政府部门共同协作,号召全美社区一齐参与,制止美国激进青年加入”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倡议分两个阶段:首先,动员社区与宗教团体领袖,及早发现并制止年轻人加入极端组织的企图。其次,将范围扩大到社会服务人员、教师及精神医疗人员,鼓励这部分人士从日常接触中发现、举报并改造潜在的极端分子。据报道,自2012年以来,美国司法部已为此举行了1700多场会议。

起诉优素福的检察人员反对释放的决定,称他们担心优素福会再次企图前往叙利亚参战,今后将给美国带来更大威胁。但在当地的社区提出一整套监视、教育和融合的社区矫正计划后,法官最终作出了这一没有先例的判决。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负责美国与伊斯兰世界项目的威尔·麦坎茨称赞此举是”美国在国内反击暴力极端主义的一大进步”,是思路上的突破。麦坎茨表示,这种用”社区干预”而不是”投入监狱”的做法,有助于遏制暴力极端思想的蔓延。

该学会的另一名反恐问题专家丹尼尔·拜曼称,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参战的外国武装分子已成为一种恐怖威胁。据估计,有近200名持有美国护照的武装分子在为”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作战。未来,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将返回美国,他们笼罩在可能被捕入狱的恐惧之中。但欧洲反恐的经验表明,将这些只犯有赴外国与恐怖组织共同作战等相对较轻罪行的青年送入监狱,将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死硬”圣战分子”的影响,使他们最终成为全球”圣战组织”的一员。而社区反暴力极端主义项目有很大价值,能够帮助将潜在的恐怖分子向非暴力的方向转化。

资料表明,1973年,明尼苏达州通过了全美第一个综合性社区矫正法规。到1991年,美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州通过了社区矫正立法。美国社区矫正的经费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源于民间捐赠,常见矫正方式有转向、假释、缓刑、家中监禁、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归假制度和社区服务等。

其中的”中途之家”又称中间监所或释前中心。这类机构建立在社区内,最初职能是协助即将或刚刑满释放的罪犯并给他们提供食宿,是帮助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生活而设立的过渡性居住机构。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提供较大的自由度,在监狱与社会间搭起一座桥梁,对于罪犯重新融入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分析称,以社区矫正项目来帮助”优素福们”,也有助于缓解美国监狱人满为患的困境。当前,约有220万美国人被监押。《经济学家》文章称,”自由美国”成为一个”狱气重重的国家”,这确实颇具讽刺意义,美国”小罪严惩、重罪狠治”的方式,不仅经济成本巨大(美国监狱系统的年开支为约800亿美元),还增加了”人性和道德这些难以计量的成本。”林奇也在听证会上表示,他赞同美国关押的罪犯以少为好。

负责执行优素福矫正任务的社区机构负责人玛丽·麦肯莉表示,为优素福量身定制的项目,将能够帮助他摈弃过去可能追求过的那些极端思想,最终目标是帮助优素福进入社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篮球教练。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