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商回归关键词:盼归心切 回归路宽  

回归,是家乡的召唤,是温商的行动。
 
2014年,注定是(浙江)温州把“回归”嵌入主题的一年。随着市委市政府支持温商回归创业创新一揽子优惠政策出台,回归发展已成为广大温商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温商响应号召回乡投资创业,“归雁经济”正在成为撬动温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既轰轰烈烈,又实实在在。“2014版”温商回归,用贯穿全年的三个关键词来回答“年终大考”。
 
关键词一:盼归心更切 
 
245万人遍布海内外,这是温商形成的庞大网络,也造就了名扬四海的“温州人经济”。
 
当温州站在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重要关口,温商回归,作为再创辉煌“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不断显现。
 
这座城市对温商回归有了更加殷切的期盼。
 
马年春节前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走访慰问温商及其亲属。紧接着,县(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组成98个慰问组,对855名温州商会会长、温商回归功勋人物、先进人物及其亲属进行慰问。这一年里,市、县两级领导会见了一批又一批组团回乡考察的在外温商,又主动前往各地向一位位温商发出回归邀请,盼归心切可见一斑。
 
然而,已在异乡谋得发展的温商们,此时回乡,除了叶落归根,还需更多动因。
 
盼归心切,需化为悉心栽种“梧桐树”,才能真正引得万千温商“凤来仪”。2014年甫一开篇,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出台“温商回归三年超三千亿计划”和一揽子扶持政策,围绕创新回归平台、健全回归机制、完善回归网络、强化回归保障,推出一系列措施:
 
继续向海要地20万亩,加快推进8000多亩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回归拓展空间;
 
加快推进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省级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启动建设32个示范小微企业园,为回归打造平台;
 
推动传统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升级,推动轻工之城向时尚之都转型,为回归提升产业基础;
 
全面推行“四单一网”建设,不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为回归优化环境;
 
抓住对台对韩开放之契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为回归赢取先机……
 
盼归心切,在温州的实际行动中为“一号工程”配强“一号措施”,创造出回归创业的崭新机遇和优势!
 
关键词二:回归路更宽
 
过去一年,有这样一串步伐纷至沓来——
 
4月,上海温州商会组织的回乡投资考察代表团抵达温州,在家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并与温州市招商局签下3年投资30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而就在此前一个多月,安徽的9名温州商会会长也抱团回温考察投资项目并签订投资意向。
 
像这样的商会考察团,温州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为在外温商回乡投资搭建了重要桥梁。据市招商局统计,2014年以来,市级层面组织了安徽、上海、陕西等商会组团回乡投资考察共17个批次,732人次,签订了百亿元以上三年合作框架协议。
 
百姓点赞
 
浙江(瑞安)眼镜光学创意提升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陈积龙:这是温商黄益治回乡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从去年6月30日立项到10月22日举行开工仪式,速度大大超过预期。这个项目之所以“省时间”,是因为政府给我们开了快速审批通道,优化了审批流程。对企业来说,节省时间就是节省成本,吸引温商回归,这点非常重要。
 
过去一年,我们感受到了市里对温商回归的“热度”,也享受到了土地、审批等优惠和扶持。希望这种“热度”能从上到下,向所有涉及工程的部门和窗口传递,真正落实到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环节。
 
“温商回归领头雁”、陕西省铠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德友:身为温州人,在外面不管做得多大,总有叶落归根、反哺家乡的情结。加上近年来温州对温商回归这么重视,让我们觉得应该回乡投资。
 
去年2月,我在乐清经开区谈下地块。后来每月回家,乐清都会开协调会帮助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说的有道理,他们都想办法改进。这些让我深受感动。期待家乡在政策、机关作风上能有进一步提升,警惕“小鬼难缠”。只有全面、彻底地优化投资环境,才能真正赶上、跑赢其他城市。(来源:温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