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以色列的农业滴灌技术,在这个缺水少地的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呢?
1962年,一位以色列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发现马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滴灌公司也于1964年应运而生。此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
滴灌是在水资源不够的情况之下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办法。当你不希望灌水浇园的时候,精耕细作式的滴灌也许就是一个好办法,只不过园丁会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细致的劳动。
麻烦点就麻烦点吧,我们的央行也一样不怕麻烦。
为什么今天一开始就讲滴灌?因为我看到了一种说法,在期待央行继续全面降息降准不得的情况下,一些针对城商行定向降准的获批,被形象地描述为滴灌式的流动性宽松,并且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为了防止未来的通缩,建议更快更早地全面放水。
央行不敢不愿全面放水,无非是不想再走从前放水漫灌的老路子,希望滴灌之水可以照顾到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给增长换一个轨道。这个路子不管行不行得通,尝试总是没有问题的,国外央行QE式的漫灌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而中国土地上没有试过的东西不一定不行。
对小微企业的滴灌不止限于货币政策,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具体措施既有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扩围并按20%的税率缴纳的定向减税,也有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采取投资收益纳税优惠的结构性减税等。
运用财政政策,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减税降费鼓励创业创新,带动社会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这就是财政上的滴漏灌溉,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灌溉小企业。而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上,这种滴灌的思路则更加明显。
早在2月5日的那次突然降准时点上,央行还同时宣布了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标准的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
春节假期之后,有媒体报道,杭州银行、温州银行、嘉兴银行等浙江省内23家城商行已经得到央行定向降准的获批。另有报道称,南京银行、徽商银行等多家城商行也已获得央行的”二次降准”,即在央行2月5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
有这么多的城商行符合”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获得了”二次降准”,不管真正放出来的流动性钱多钱少,都无疑说明了央行执行政策上的指向性,那就是流动性上的定向滴漏。
有分析认为,央行这种滴漏给的钱不多,可滴漏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钱不一定多而是要用得准用得好的意思。对于这些城商行得到的不多的资金是否会被用到小微企业上去也有质疑,因为支持不支持小微企业,还得看银行的战略,还得看银行的风险偏好。
应该说这些怀疑是有道理的,但是也不绝对,因为央行的滴漏政策肯定不会是一次性的,而且滴漏政策批准门槛又明确指向的是支持小微企业,所以长期博弈的结果,自然会是这些城商行因为支持小微而额外得到的流动性应该更加主动地用在小微企业上去。
另外,从城商行自身的角度来看,小微企业也不一定就意味着高风险,风险的差别还决定于国家政策整体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根据腾讯财经的一个采访,多名城商行的高管认为,城商行做小微业务是大势所趋,而且还有人明确指出,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指向性很强,这个大礼包给出的预期是,监管层未来还会出台多种配套政策。因此,他认为小微企业的风险将收缩,银行也将更愿意倾斜这块业务。
滴漏灌溉能否普惠小微?首先是做不做的问题。做得好了,滴漏要比漫灌好。(2月27日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