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可能扼杀中国奇迹

(华联和3月16日洛杉矶讯)据2013年1月29日财富中文网报道,长期以来,环保活动家、经济学家和中国学者一直警告中国将会出现环境灾难。一月中旬,环境灾难终于以最引人瞩目的形式降临。华北大部分地区被浓重的有毒污染物覆盖,北京的空气已经达到有害级别。    对中国政府而言,这是一记新的警钟。人们想知道,最高领导层是否能调动足够的政治意愿,切实推出避免生态灾难发生的政策,否则或许会导致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

从一些数字来看,中国环境质量下降的范围用”震惊”已经难以形容。包括:

• 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2007年的报告中估计,因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医疗成本和物质损耗等损失,约占中国GDP的5.8%。仅空气污染一年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700,000人。

• 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估计,2005年,空气污染引起的劳动力损失和医疗费用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约1,120亿美元,相当于1975年的六倍。

• 2010年,在中国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大气微观污染物约造成8,600人过早死亡。

• 据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公布,中国沿海九个海港中,有五个海港的水质”极差”。10个主要河流流域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中国40%的水被污染。200个城市的地下水有55%被污染。此外,约3亿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健康安全的饮用水。

• 土壤污染正在危害中国的食物链。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中国约10%的耕地遭到重金属污染。2006年,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调查。但至今仍未公布调查结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调查结果太过耸人听闻,政府不敢对外公布。

由于数十年来忽视环境问题,以及中国对煤的严重依赖(中国70%的电力依赖燃煤发电),情况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取得显著改善。但中国政府可以采取综合的环保方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相关标准,调整经济政策,增加对环境的投资,同时调动媒体和民间团体参与到环保事务中来。

对中国的火力发电厂进行改造,利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能够大幅减少有害颗粒的排放。提高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的清洁燃料标准也将极大地改善情况,目前,机动车排放是造成中国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而中国使用的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要大大高于西方国家。另外,如果中国各级政府能更严格地落实现行的各项环保法规,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为了节省成本,各地政府和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情况在中国司空见惯。

此外,中国还应该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如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钢铁业等,向高能效、高科技行业以及服务业转变。目前,中国年产钢铁量为7.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数亿吨煤,而且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还有中国的汽车业。经过多年惊人增长,目前中国的汽车业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3亿辆(包括1.1亿辆乘用车)。对这些高能耗行业进行”瘦身”肯定能有效改善中国的环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能需要承担巨大的转型成本,如工厂倒闭和失业问题等,但这种重组却有助于国内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更环保的产业,如医疗、旅游和专业服务等。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大对环境的投资。目前,中国每年用于环保的开支约为910亿美元,仅占GDP的1.3%。这远远不够。专家认为,若要弥补过去此项投资不足造成的后果,中国需要将GDP的2% – 4%用于环境保护。

然而,不论是严格贯彻环保标准、调整产业政策,还是增加环保开支,这些政策要想真正发挥作用,中国政府必须更加公开和透明,同时允许媒体和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众所周知,中国的环境灾难总是伴随着一个令人悲痛的事实:政府部门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总是遮遮掩掩,言辞闪烁。地方政府经常会掩盖环境灾难,未能及时向公众通告有毒污染物泄漏情况。而中国中央政府也不愿意公布足够的污染数据,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数据都属于政治敏感内容。如果未来无法做到透明和坦率,中国政府将面临丧失政治信誉与公信力的风险。

好在,面对环境问题,中国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的进取心与积极性日益高涨,算是”重重雾霾中的一抹亮色”。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和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揭露环境丑闻。”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政策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近年来,几个城市的市民成功阻止了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污染项目上马。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日益频繁,因污染问题导致的骚乱和集体抗议不在少数。

诚然,要想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必将面临政治上的重重阻力,尤其是眼下,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还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但不容否认的是,不这样做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的理由已经非常充足。问题就看,中国的执政党是否将为了国家和自身的长治久安切实行动起来。

本文作者裴敏欣(Minxin Pei)现任克莱蒙特•米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马歇尔基金会非常驻高级成员。

译者:刘进龙/汪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