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加坡拥有世界先进的医保设施、享誉世界的亚洲医疗保健中心,医疗保健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当今亚洲最高水准。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于3月23日凌晨去世,享年91岁。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成功从第三世界晋升第一世界,成为一个让人民引以为豪、全世界瞩目的国家。
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今早8时先后用马来语、汉语和英语发表电视讲话。
新加坡华人比例高达70%以上,是除中国外华人比例最高国家,华语是当地最广泛的语言。新加坡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有着非常健全的资本市场和经济体制,新加坡经济高度市场和自由化。新加坡监管体制健全,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世界前列。新加坡有着极强的经济竞争力和人才优势,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国家。
新加坡人是幸福的。这里拥有世界先进的医保设施、享誉世界的亚洲医疗保健中心、医疗保健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当今亚洲最高水准,2007年被评为最佳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新加坡是亚洲地区能够最佳处理主要医疗危机的国家,全球癌症研究中心与心脏疾病治疗中心。
新加坡的食品药品监管与生物医药产业
新加坡启奥生物医药园生物医学研发中心
新加坡负责食品安全与保障的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部长李智陞先生2014年6月曾到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交流合作。
新加坡还是2014年11月20日在北京成立的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的13个管理委员会核心成员国家之一,目前由新加坡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其他12国组成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正负责规划和统筹联盟在临时阶段的相关工作。
药品管理:五部法规
新加坡的医药产品,除了本地几个制药厂提供部分需要之外,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并以欧美国家为多。这样,新加坡的药品管理既涉及药品的国内使用,也涉及其转口贸易。同政府部门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样,新加坡的药品管理也相当缜密和严格。
按照新加坡政府的分类规定,药品属于化学产品类,因而新加坡政府对药品的制造、进口和销售均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监督程序。目前,新加坡对药品实行的管理主要有5个法规:一是《药品法》,主要涉及药品的生产和规范;二是《药品法(广告与销售)》,规定药品广告必须先由管理药品的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刊登,而且登载的相关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三是《药品滥用误用法》;四是《有毒药品法》;五是《药品销售法》。
药品审批:加急、普通两种程序
新加坡的药品注册主要在药品法的大框架下实施,而对药品注册的要求则必须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新加坡的药品注册由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的药品审评中心负责审评工作,分为以下4种:创新药、普通制剂、已有药品批准件的重大改变和已有药品批准件的微小改变。药品管理机构批准的进口药品,必须有原产国的药品管理机构颁发的药品证明书、说明书,以及药品特点总结等。
新加坡负责药品注册的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下属药品审评中心与卫生部同级,而新加坡的药品经销则由新加坡卫生部药物行政处和药品部共同管理。根据资料显示,新加坡国产药品总体上可以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但还有许多品种仍然需要进口。新加坡的新药上市,必须经过新加坡卫生部的批准,具体由该部下属的“全国药剂管理组”和“药物评估中心”负责。药品公司经营进口药品和批发药品业务之前,也必须获得卫生部的许可。
数据显示,每年在新加坡获准注册的新药约有200多个品种,已在国外上市的药品(中成药除外)进口到新加坡无须临床研究和质量复查。通常情况下,新加坡的药品审批程序分为加急和普通两种,加急审批时限为4个月,普通审批时间则更长。
新加坡的药品零售单位主要散布在各大医院的药房药店、专卖店、私人诊所和组屋区的药品杂货店。在处方药的销售方面,零售药店均严格按照药品分类的管理规定执行,否则将会受到严厉处罚。新加坡已加入国际医药品检查协约组织,其药品生产也严格执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价格:药品零差率,费用晒网上
新加坡的医疗价格主要由市场来进行调控,医疗费用公开、透明。新加坡政府对医院药品的价格实行全面干预,其政策取向是医院不允许在药品上获利,所以,对医院药品一律采取零差率政策。也就是说,药品的出厂价格就是病人的购买价,以借此减少医院药品开支,从而减少医院开支,使费用控制在国家对医院的总费用预算之内。
从2003年起,新加坡当地民众可以在政府卫生部的网站上查看并比较各医院的收费情况,市民在选择就诊医院时,可以查询出各大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单病种费用等,以便做出合理抉择。新加坡卫生部表示,他们每个月都会定期更新资料,以便公众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情况。
新加坡私人医院的收费情况从2007年底也被放到了网上,对公众来说就更方便了。这种做法其实是双向受益,公众可以了解各医院的收费情况,以便做出选择,医院则可以从网站上知道同行的收费,从而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
由于实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新加坡的医院基本不存在药品虚高定价、过度用药等问题,而医院的药品收入也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
中药监管:中成药按OTC管理
相对于西药而言,目前新加坡的中药仍处于辅助或从属地位。正规的西医医院都没有设立中医门诊,其药房也不销售中成药。由于新加坡人口70%以上是华人,受传统文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中药仍然受到许多新加坡人的青睐。
目前,新加坡政府对中成药的监管重点是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对产品的有效性,新加坡政府目前并未提出明确的要求。新加坡的中成药目前全部按非处方药进行管理,无需取得批准文号,而且其生产也并未要求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来执行。新加坡的中药监管具体由卫生科学局负责,主要针对的是中成药。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在新加坡属于原生药,所以基本上没有实施监管。
其中,中成药在新加坡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任何用于传统中医治疗的药品”,即任何含有一种或多种完全源自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有效成分的药物制成品,而该药品或其全部有效成分均收录在《中药大辞典》、《本草纲目》或其他获政府批准之出版物中。根据规定,中成药不包括任何用于人体注射的药品、任何在新加坡《毒药法令》中被列入毒药名单的药品、任何以从植物、动物或矿物分离出的化学物质为有效成分的药品等。
新加坡中成药监管的主要目的,是要确保在新加坡上市的中成药都是安全和品质优良。根据相关规定,所有中成药都必须在包装上加上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的“允许作为中成药销售”的标签,而所有中成药生产商、分装商、批发商和进口商都必须获得卫生科学局核发的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
医药研究:项目数量快速增长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近年来高度重视生物医药科学方面的科研投入,相关研究项目的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新科研局在2010财年共开展了24项生物科学研究项目,2012财年则增加至64项,在2013财年上半年,更达到了75项。
与此同时,新科研局在过去三年颁发的生物医药执照也从2010财政年度的22个,增加至2012财年的56个。此外,从2008财年至2012财年,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共开展了7400多个相关项目研究,投入资金高达6.9亿新元(约合34.5亿元人民币)。这些研究主要以亚洲人为参考对象,围绕癌症、代谢性疾病以及皮肤相关保健产品等的研究和开发。新科研局表示,欢迎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入生物医药科学领域,并期待它们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李光耀的医疗观——新加坡医保体系解析
新加坡在经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后,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岛国,发展为是一个新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国家,除在经济上创造“亚洲奇迹”外,新加坡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创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体制,利用低于4%/GDP的医疗费(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为10%),在医疗保健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认为是典型的“低投入,高产出”医疗保健体系。
李光耀早年留学英国,对当地风物颇为赞赏。然而2003年,在他携妻访英过程中,妻子中风看病医院无人理睬的经历让对他造成了冲击。李光耀反对西方民主国家在教育、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实行免费政策的做法。他认为在“福利主义”方面走得太远,就会导致绝对平均主义,容易使社会失去进取心。李光耀曾说:“我们必须从英国的制度汲取教训,不应该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因为这会严重削弱公职人员的服务精神,使公共服务被公众滥用,服务的效率大降,受苦的将是一般老百姓。”
新加坡实行医疗保健储蓄模式,公立医院依然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拥有自主经营权,薪酬激励充分,医疗服务水平高,民众满意度高。该模式特色在于引入个人约束机制,个人储蓄支出占医疗费用的大部分,较好的解决了其它模式难以解决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在效率上处于国际前列。
新加坡私立、公立和民间团体(简称3P)医疗机构提供的3级医疗服务体系,这些服务由3P的医疗机构提供,三级医疗机构严格把关,实行双向转诊,三者相互补充,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20世纪80年代,“指导性竞争”被引入新加坡公立医院体系中,各公立医院重组为企业实体,设立理事会,然后建立以公立医院为核心,以周边综合诊所、社区医院、养老院为支撑的医疗集团,集团内部整合服务、转诊,共享设备、床位、电子病历,发挥综合效应和规模经济。各集团之间则有序竞争,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新加坡有6医疗集团,形成区域性公立医院重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及水平。
新加坡医疗体系倡导,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费用在个人,4级病房体系和3M医疗保险体系建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并把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有机联系在一起,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医疗网络,从而提高了医疗体系整体服务质量和能力。
医疗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依靠政府补贴和强制个人保险来实现全民医保的典型国家,通过政府津贴、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基金构建了整个医疗保障网络,后三者被称为“3M策略”。
1.政府津贴:新加坡政府按照门诊和住院两种类型来为病人提供财政补贴。其中,就门诊看病而言,政府为成年人补贴50%,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补贴75%。而对于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条件的差别,病房分A、B1、B2、C四个等级。对各等级病房的补贴率分别为0、20%、65%和80%。如果每次总住院费超过500新元(C级)至1000元(B2级),即可启动保健储蓄。
2.保健储蓄计划:这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全国医药储蓄计划,相当于我国的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国民必须将每月收入的7%~9.5%储存入个人专用户头,用于支付户头持有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住院费用和特殊的门诊费用。为避免储蓄提早用尽或过度耗费,此项保健储蓄在使用时是有限度的,政府积极鼓励患者选择与自己经济实力相称的病房等级。
3.健保双全计划:设立于1990年,健保双全的投保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首次缴付公积金时,就自动在健保双全制度下交保,除非他们选择退出。这是一项低廉的重病保险计划,为投保人提供重病保障,万一患上重病或长期疾病需要庞大的医药开支,而保健储蓄又不足支付这些开支时,可动用健保双全资金。
4.保健基金:设立于1993年,是政府设立的一项保健信托基金,主要使用利息收入协助贫困病人支付医疗费用,其实质是通过政府买单为贫困者提供安全网,是一个托底的国家保险基金。
医疗服务体系
新加坡实行双轨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即政府提供非营利性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私人医生提供营利性医疗保健服务。根据所有制不同,医疗机构分四大类:1.公立医院、专科中心或政府综合诊所;2.私立医院或专科中心;3.私人诊所;4.慈善义务机构,包括老人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终端疾病医院、慈善医疗义务中心等。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共有8家中大型综合医院、10个专科中心、18家综合诊所等。
新加坡基本医疗服务为人们提供基本诊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门诊治疗、出院后的跟进治疗,免疫,健康筛查和教育,诊断和药品服务。新加坡基本医疗服务由公立的联合诊所和开业医生私人诊所提供,并实施初级诊疗制度,在需要的情况下由全科医生转诊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新加坡有18个联合诊所和2400个开业医生私人诊所。18个联合诊所为一站式医疗服务中心,是2400 个开业医生私人诊所的补充,只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20%。开业医生私人诊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80%的基本医疗服务。
新加坡医院服务方面,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新加坡共有25家医院,共有床位10756张,每千人有2张床位,其中公立医院占有85%的床位,每家医院床位数从185张到2010张不等,而私立医院的床位数较少,只占15%,各医院从20张到30张不等。公立医院提供80%的住院服务,而私立医院只提供20%的住院服务。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在床位的供给,高技术、高成本药物的引进、控制医疗成本等方面有更大的影响权重,可以为私人医院定价提供基准点。
新加坡有15家公立医院,其中包括6家急性综合医院,一家妇幼医院,一家精神病医院,此外还包括6家国家专业中心和一家多学科医疗中心。新加坡公立医院病房分成4个等级,A、B1、B2、C级,并对不同等级病房的床位进行分配,C 级病房床位占27%,B1和B2级病房床位占38%,A 级病房床位占35%,为鼓励患者按需就医,节约医疗资源,政府对不同级别的病房给予不同补贴,其中C级病房补贴80%,B2级病房补贴65%,B1级病房补贴20%,而对于A级病房政府不予补贴。2012年新加坡急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为5.8天,平均入住率为85%。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财政高投入、高补贴建立起较完善的公立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覆盖全体居民,并制定了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病人先到社区医疗中心就诊,如社区医疗中心没能力治疗,再转到大型的综合医院,由社区医疗中心推荐转入大型综合医院的病人,这样既坚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又避免大医院、专业医生看“小病”的资源浪费现象。
医疗管理特点
(一)政府重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一是建立了全民的医疗保险网络,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使每个国民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对住B级病房的病人医药费进行直接补贴,减轻中低收入者的医药费用负担。三是凡国家公立医院和综合诊所,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和购置设备,不需要医院从经营利润中负担。
(二)建立了完善的逐级转诊网络和制度。
一是私人诊所、综合诊所、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专科中心等医疗网络健全完善,分工明确,运转平衡良好。私人诊所和综合诊所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居民社区,居民患常见病、多发病及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病多在个体诊所、综合诊所和社区医院内解决。二是患者实行双向逐级转诊,既方便患者就医,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更降低了医药费用,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避免了像我国一患病不论大小轻重就往大医院挤的无序局面。因而新加坡的大型医院大病重病住院病人较多,而门诊病人一般不像我国那样拥挤。
(三)卫生事业管理先进规范。
一是建立公立和私立医院两种所有制医院相互竞争机制,医药价格借助市场机制调控,有关媒体及时公布各大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单病种费用供患者自行选择。二是重视对世界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吸纳,新加坡卫生和医院管理的标杆都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管理人员和专业医师出国学习考察的机会十分普遍。
聚焦新加坡药品零售市场
药品零售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规定,公司经营进口药品和批发药品须获得卫生部许可。其卫生部人员估计, 其国产药品可以保证部分国内市场需求,但还有许多药种依赖进口。
新加坡拥有诸如Roche和Zuellig等销售额过亿美元的大型跨国药品制造商和批发商,
药品零售单位主要散布在各大医院的药房药店、专卖店、私人诊所和组屋区的药品杂货店。佳宁药房(Guarding)、Watsons(屈臣氏)等为主要连锁药房,占药房总数的近一半。
佳宁药房与屈臣氏在新加坡是竞争最激烈的对手。佳宁药房原建于马来西亚,但在1998年成为怡和集团下属企业,屈臣氏1981年被和记黄埔收购。怡和的万客隆、7-Eleven、佳宁与和记黄埔的百佳、屈臣氏,两大集团在大型超市、便利店和药品零售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意义的是两家企业都源自于中国广州,怡和最早于1832年在广州成立,屈臣氏1828年成立于广州。目前,在东南亚的药品零售市场佳宁领先于屈臣氏。在新加坡的消费者眼中,佳宁也属于第一品牌,佳宁药房的产品价格也要略高于屈臣氏。
健康护理成行业主流
新加坡药品分零售药和处方药两大类。零售药可方便地在市场上买到,主要包括:维生素类药品和一般家庭必备的常用药品。常用药和家庭常用药品价格为公众一般收入水平可以接受,保健药品价格则比较高。处方药需要持医师处方在商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价格一般高于上述常用药品。
由于新加坡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的健康保健制度源于英国,本国居民均可接受近乎免费的预防保健服务。不仅是诊疗近乎免费,而且病人治疗疾病的药品也差不多是免费提供。病人看完病后,诊疗医生即负责从医院配药给病人,基本上不存在外出配药的情况。
因此,新加坡的连锁药房面临的是一个相当有限的药品市场,健康护理品的销售已成为连锁药房的主要业务。佳宁、屈臣氏、艾柏士等连锁药房个人护理保健品、美容化妆品销售比例要远远大于药品。佳宁药房的一项顾客调查发现,40%的入店顾客购买、浏览最多的产品是个人保健护理品,34%的顾客选择美容化妆品,只有不到18%的顾客是为了购买药品。值得注意的是,连锁药店近期对健康护理品市场的布局速度加快。
政府严管网上药物售卖
新加坡对售卖药物的本地网站跟传统的卖药公司“一视同仁”,即这些网站也只能售卖那些可在柜台自由买卖(over the counter)的普通药物,这些药物无需药剂师或医生处方。
跟国际组织互通消息,卫生科学局参与一项由国际刑警和世界卫生组织召集的跨国执法行动Operation Pangea II,有24个国家参与了行动,将一些售卖危险和非法药物的网站一网打尽。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