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上的英模部队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军30万员额。
消息一出,各方震动。各方普遍认为,此举彰显了中国捍卫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为何要裁军?此次裁军将如何进行?外界又如何看待此次裁军?
1、第11次裁军
3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
此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是230万人。裁军之后,这一数字将压缩至200万人,裁军比例超过1/8。可以说,在盛大阅兵典礼上宣布裁军,没有比这更好地表达中国向往和平、捍卫和平的决心和方式了。
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余爱水就表示,这一决定,向国际社会清晰而又坚定地传达出中国爱好和平的心声。它已表明,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举行“9·3阅兵”不是秀肌肉,更不是对他国的威胁。和平是需要珍惜和捍卫的,而只有一定的、足够的力量,才能捍卫和平。在外部安全和军事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宣布裁军,更可以看出这一决定之难得。
将于2017年完成的此次裁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11次裁军。从峰值时的627万人到2017年的200万人,解放军总计的裁汰比例超过2/3,先后共有数十个大军区和兵团级单位被撤销,近千所军队院校、医院等被裁撤、缩编或改隶。
在裁军决定作出之后,解放军七大军区党委纷纷表示,“无论裁减涉及谁、利益影响多大,都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命令。”
那么,此次裁军30万人,将从谁裁起、按照什么步骤进行裁军?
“这次改革裁减军队员额将分步实施,重点将是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优化军队结构,最终裁汰将于2017年底基本完成。”在9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如是说。
要回答“中国为什么选择现在裁军”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中国裁军。
1950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解放军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复员150万人,将全军的总员额由550万压缩到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1952年底结束的第二次军队精简工作中,全军共缩减3个兵团、19个军、73个师,总人数降为406.4万余人。而在1953年8月的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超过20%,总员额减到350万人,到1955年底,全军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已达500万人。
到1957年的第四次裁军结束时,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已经精简了61%。
经过“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阶段,到了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又开始大幅裁军。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在此基础上,1997年和2005年,解放军又接连裁军50万、20万人,形成了目前的全军规模。
每一次裁军,背后都有非常现实的问题。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保家卫国的需要,解放军的员额一度达至峰值的627万。伴随其中的,是军费的大量支出。据核算,在1949年至1950年的中央财政中,约有一半用于军费开支。而在战争结束后,随着几次裁军,军费在财政和GDP中的比例不断下降,1960年时,军费在财政中的占比从1957年时的18.2%降至10.1%,在GDP中的占比则从5.16%降至3.98%。
同样,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裁军的大量军人复员,以及1975年整顿军队和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都是适应形势变化的选择。在国家建设成为主要方向时,军队的庞大臃肿,就成了必须改革的对象。
而在现代作战条件下,如开国中将张震所言,未来的战争,将是立足于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在此背景下,以往依靠人员数量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科技、装备将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就表示,裁军30万人,意味着中国军队将走高精尖之路,不以人的数量取胜,而是以科学的制度、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建设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裁减30万员额不是简单减掉多少人,还包括了整个军队体制、编制的变化。
2、裁军就是强军
11次裁军,其中贯穿着同样的逻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军队的每一次改革,目的都是强军,使人民解放军走向现代化、合理化、科学化。
例如,从1950年首次裁军到1985年,解放军兵种设置及其比例,一直在走向现代化、合理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从1952年起,陆军的规模就一直在压缩。同样不停在压缩的,是“非战斗部队”。
数据就可以说明这一点:1952年裁军,国防部队精简了28.3%,公安部队精简了31.6%,步兵和机关人员大幅度压缩;1953年裁军,裁减比例最大的同样是陆军;1957年第四次裁军,步兵部队精简51.2%,各级机关精简27.2%;1975年,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被精简最多;1980年,军队大量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解决“部队臃肿庞大”的问题;1982年,“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撤销,转入相关部委;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陆军则淘汰了骡马、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
与裁减、淘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化兵种的不断充实。
1952年,海军、空军、特种兵和军事院校被加强;1953年,同样加强了特种兵;到1975年,海、空军和特种兵在全军总人数中的比例已经达到32%,成为合成军队中重要的战斗力量;1982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建;1985年,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同时,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等一大批新的兵种纷纷诞生。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建制、指挥体系也在逐步走向精细化、完善化。
1952年时,进行了整编压缩;1953年,进一步做到了人员统一编制、武器统一定型;1982年,兵种部队进行集中统一领导,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同时建立了文职人员和志愿兵制度,全军干部与战士总比例由1∶2.7调整到1∶3左右。
到了1985年,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直属中央军委和大军区的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别缩编合并为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业务部。以前的11个大军区,也合并为7个,县市人民武装部则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
“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历次军队改革中的终极目标。事实上,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起,军队改革就早已定下了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明确提出,“要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并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
这其中,不仅有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等管理层面的改革,还有包括军官职业化、军队干部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在内的军队政策制度调整,以及推动包括国防科研、装备采购等在内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用习近平的一句话概括,此次裁军和历次裁军一样,就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换句话说,在彰显和平决心的同时,中国捍卫和平的能力依然要继续提升。
3、迎来世界点赞
阅兵之后,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条“驻英大使舌战BBC”的视频刷屏。
在做客BBC强档新闻节目《新闻之夜》时,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有理有力有节地回答了诸多问题,并直言,习主席在10多分钟讲话中18次提到和平,这就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信号。刘晓明还以数据展示,作为一个面积是英国40倍、人口是英国20倍的大国,中国的人均军费仅是美国的1/22,英国的1/9。
实际上,在世界舆论中,讨论最为热烈的,当属习近平在讲话中,突然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人。
“在天安门广场,在世界领导人盛会的阅兵式上,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惊喜。”英国《卫报》这样写道。《纽约时报》则引用专家的话说,“习近平主席宣布裁军30万是一个惊喜,他向世界明确释放了和平与诚意的信号。”路透社也在报道中说,裁军决定是中国酝酿的长期军队改革措施的一部分。新加坡《联合早报》更是在重要版面直言,中国在此时宣布裁军,回应了外界对阅兵式“秀肌肉”的批评,并对外宣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
除了媒体关注,各国专家也纷纷点赞。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并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裁军30万人就是有力佐证。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教授哈尤姆·汗表示,中国主动裁军,有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韩国高丽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李正南(音)说,习近平希望传递出一个信息,即中国将通过裁军继续维护和平。
事实上,中国大裁军,符合世界范围内的潮流。
据统计,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历经多次裁军,1996年之后俄军从250万人减至170万人,并持续减少,2008年之后又计划把军队人数减少到100万人。而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美军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裁减4万名现役军人,以节省国防开支。从几年前开始,英国就大幅度削减英军各军兵种,并削减国防预算,力度甚至一度引起北约担忧。
横向对比,中国裁军30万员额的力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过去许多年里极少出现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则刊文总结说,此次阅兵实际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对中国未来意图的疑虑。该文认为,裁军30万人这个“善意姿态”,表明中国的军事进步对其他亚洲国家甚至美国并不构成威胁,并认为这一明智做法可以让其他亚洲国家吃下“定心丸”。
除了为中国和平的态度与决心点赞,世界舆论普遍认可的是,中国将借裁军机会,让军队结构更为合理,队伍更加精干高效。
在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乔纳森·霍尔斯拉赫看来,裁军会为中国节省在军队工资上的开支,同时精简团队是建设现代化、能力强军队的前提,中方对和平发展政策的表述也会让欧洲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安全政策。
欧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埃娃·佩绍娃持类似观点,她认为,裁军并不意味着削弱战斗力,而是要更加合理、更加精简、更加现代化地建设军队,中国将把重点放在发展空军、海军上,以应对现在的安全威胁。
在裁军的意义上,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的总结一针见血——原本被视为宣扬“大国崛起”的阅兵式却宣布了裁军,这多少令人意外,显示出中国对于军事现代化的强烈自信。本报记者 申孟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