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段珂然从日本回国,5月来到了北京。由于有3年留学日本的经历,初来北京,段珂然的朋友很少。“为了扩大朋友圈,更快地融入北京的工作和生活,我在网上搜索到了‘北京海归俱乐部’,于是就加入了他们。”段珂然说。”
资料图
近年来,为了使海归回国后能够尽快地融入当地社会,许多民间与官方的海归组织应运而生。通过这些组织,海归回国后尽管可能素不相识,但因为一个共同的身份而比较容易地联系在一起。海归组织各有所长,各类活动百花齐放,但什么样的活动才能真正地为海归提供有效的服务?
创业分享
有干货吗?
北京海归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是在京各国海归根据自我需求而自发组建的资源分享互助平台。“现在,海归的需求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前,海归数量相对较少,就业一般不是问题,所以需求点主要集中在职业选择和社交上。”该俱乐部的创始人王高明说,“随着海归数量的增加,海归趋于平民化,因此需求也增加了很多,比如:就业、职业再发展、创业、交友、人脉拓展、资源对接、公益参与等。”目前,海归创业类活动是北京海归创业俱乐部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他们定期组织海归创业分享会,邀请优秀海归创客分享创业经验,邀请创投和海归创业扶持机构参加海归初创项目路演,协助创业资金和优惠政策对接。
菲菲(化名)是一名留英海归。她表示,自己对互联网产品创新很有兴趣。尽管目前她还不是创业者,但是也很希望和大家交流分享,希望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去创业。回忆起最近的一次创业分享会,菲菲感到受益颇深:如何迈出第一步,如何获得政策支持,怎样启动,以及关于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她都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因为大家都是海归,面对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都会很有共性,交流起来也会更有效。”她说。
面对现在泛滥的创业分享会和创业导师,菲菲表示,创业不能只要“心灵鸡汤”,没有干货怎么行?
相亲交友
脱单了吗?
中国海归精英联盟也是一个旨在为海归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其60%的成员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其他成员则由商界精英、院校教授学者、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士组成。北京海归精英联盟希望能立足海归阶层人士,再结合国内已发展成熟的精英阶层人士做到有效互补。
为了促进海归圈子内部的交流融合和人脉拓展,从2013年1月17日创立起,中国海归精英联盟已经举行了190多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其中有不少是交友相亲性质的,比如“十里金滩度假活动”,“相亲交友自拍大赛”等,这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海归参与其中。
段珂然说,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积极地参加自己所在的海归组织的活动,比如世界杯看球聚餐、K歌比赛、后海划船等。他认为,海归目前还是需要一个特定的圈子,因为有共同的经历,更能相互理解彼此的思维,所以沟通成本很低,效率很高。菲菲也常会参加一些圈子内的交友活动。这些交友活动中,有不少旨在帮助海归脱单的相亲类活动。但是,她还是认为,以相亲为目标的活动会让人有点尴尬。
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北京海归俱乐部还规定,大部分的活动,尤其是超过20人参加的,都会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活动后的内部总结。
志愿活动
有意义吗?
2014年,中国海归精英联盟组建了“中国海归志愿者服务队”,该服务队目前已经有62位成员。联盟的执行主席于斌认为,休闲娱乐、相亲交友、创业众筹等活动固然重要,但是海归中的精英群体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于斌说:“开展志愿活动是我们在默默回报社会的认同,也是我们长久发展的信心。”
从新西兰回国的吴国光,在今年4月参加了由“中国海归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的主题为“播种绿色,共享蓝天”的核桃庄园爱心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他们去看望了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并进行了募捐。吴国光说,养老院一行让他想到了家中的老人。“想想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远远多于父母。其实父母老了,他们也慢慢地变成了孩子,也需要我们多拿出一点时间和耐心去倾听。”
除此之外,“中国海归志愿者服务队”近期还举办过清洁白色垃圾、为山区小学募捐、“为爱而走”慈善健走大会等活动。对于此类志愿服务活动是否会流于形式的问题,吴国光认为,不管是否流于形式,是否存在“作秀”的可能,只要活动能在客观上服务于社会,就值得认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