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付骗、红包骗 盘点“双11”最强骗法与最全提醒

“双十一”今晚开抢,“剁手族”们早已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但此时也是不法分子蠢蠢欲动时。小编在此为大家盘点“双11”最强骗法与最全提醒,各位买家务必记住理性消费、货比三家、保留凭证、不贪便宜。
 
“销量冠军”也会售假
 
商家信誉是消费者选择网店的重要标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买空卖的“刷单”手段,以做假的方式来提高商品的销售量以及买家信誉,拉高店铺评分,获取买家信赖。
 
对此,消费者在选择网店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片面迷信销量,要仔细甄别购买评价,选择有资质、有销售授权和营业执照的店铺进行购买,对于销售价格明显低于专柜价格的产品,应该保持谨慎。
 
“重新购买”、“退款”链接多为钓鱼网站
 
从往年的双11情况来看,“退款骗局”已经成为了投诉量最大的诈骗案例之一。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通过不法途径窃取买家的交易信息,以“支付宝系统升级”等理由冒充卖家发送“退款”信息,或冒充客服告知消费者订单异常,需要重新购买。此类骗局中,犯罪分子最终会诱骗消费者访问钓鱼网站,从而套取消费者的网购账号密码。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系统繁忙、交易卡单一直是骗子常用的借口,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前,凡是接到以退款为理由要求登录所谓“退款中心”页面的,基本都是骗局。
 
“砍价”、“O元购”多为微信诈骗
 
宁波市公安部门近日发出提醒,“0元购手机”、“0元购手表”这类微信上常见的促销活动实则是一种新的网络购物诈骗。警方提醒,市民在微信上看到需要填写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的活动促销时,需要留一个心眼。同时,“砍价”活动链接也有可能被植入了木马病毒,手机银行等支付类软件会存在安全隐患。
 
警惕社交软件上的促销信息
 
“双11”之所以能制造出消费高峰,在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大促。但当这些商家福利、优惠券等促销信息出现在QQ群、微信群等社交软件上时,消费者还是要谨慎点击。很有可能这些链接里带有木马,或者售卖的是仿冒产品,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热衷购买的化妆品、鞋类、名牌箱包等。“买家没有卖家精”,消费者要警惕因小便宜的诱惑而损失了大钱财。
 
“隐性”提示要看清
 
各大电商早在十月中旬就已开启“双十一”预售模式,部分商家使用预付定金方式进行促销,预售期支付的定金可在“双十一”当天折抵更多的金额使用。一些商家借助消费者的马虎,在页面不显眼的位置标注如“预付定金后在限定期限内不支付尾款则定金归商家”的规定。等消费者想要回定金时,为时已晚。
 
对此,消费者一定应与商家事先多沟通,了解定金、订金的法律责任。对于预付定金的商品,要谨慎下单。
 
拆了“红包” 亏了钱包
 
双十一预热阶段,各大电商的网络红包蜂拥而至,引得消费者提前“开抢”。一些不法分子效仿“双十一”电商发红包的做法,发布山寨网页,借此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 近日,支付宝通过官方微博提醒用户,如果有人在微信里给你发来这个“发给您一个双十一现金礼包”的链接,一定要谨慎,最好不要点开。
 
警方提示,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此外,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不是自己的包裹千万别收
 
“剁手”族在“双11”疯狂购物后就将迎来收、拆包裹的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此阶段消费者着急收快递的迫切心理,赚取“到付费”。消费者会收到自己并无印象的包裹,并被告知需先支付快递费。等消费者付完钱后打开包裹,会发现里面可能只是一张废报纸。
 
 还有一些骗子商家专门以做活动的名义,告诉消费者商品是免费的,但需要付二十几元的邮费。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货后会发现实际商品往往不值十元钱。
 
警方提示,不要看到有免费赠送之类的活动,就留下信息。如果“到付包裹”不是自己网上购买的物品或朋友寄送,尤其是碰到完全陌生的包裹,支付费用又超过快递费用的,要果断拒收。
 
除了以上提醒,北京市消协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生鲜等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或急用物品时,尽量避开“双11”物流高峰,以防快递延误,耽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