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社讯)由中国画学会(美国)、圣地亚哥中华艺术文化学会、圣地亚哥天普美术学院和中国创新创业协作联盟主办,火星人科技会议中心承办的《留住胡同——况晗宽线条铅笔画展》,将于2月27日至28日在圣地亚哥火星人科技会议中心举办。展出的30多件作品,是况晗先生近年来的新作。
在2月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画学会(美国)主席赵建民表示,况晗是一个爲胡同在纸上构筑另一安身之所的人,是一个20余年执着记录城市变迁的人,他的画作被业内外人士公认爲最能表达真正老北京胡同的情感。他说,让特别钦佩的是,在心态浮躁、艺术被商业市场所裹挟的时代,况晗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不为市场所动,特别是执着于铅笔画艺术道路30年,为大家树立了艺术追求的典范。
况晗(右3)向中国画学会(美国)赠画。右起依次为何念丹、洪波、况晗、赵健民。
著名旅美画家、中国画学会(美国)会长洪波表示,况晗用独门技法描绘出老北京胡同的春夏秋冬,喧闹的市井,难忘的民俗,接地气,顺人脉,可以勾起无数老北京人美好的回忆,慰抚着千千万万怀念胡同,思念故土的心灵。用铅笔黑白的色彩去表现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他笔下的人物概括精准,寥寥几笔,栩栩如生,京味十足,情深意远。可谓平凡中见深邃,简约中见真情。
出席当天新闻发布会的著名画家何念丹和张新等对况晗坚持数十年深耕铅笔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坚持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表示非常钦佩!看了况晗的作品后,很受感染,看到了况晗对老北京胡同的情感。
况晗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他出生在江西宜丰,1989年毕业于南京师大美术系。初到北京时住在北新胡同一个大杂院,出出进进,邻里互助,渐渐地让他对胡同的钟爱日浓一日。当看着推土机一次次无情的碾压胡同在一片片的消失时,他不禁黯然神伤,疼心不已。“我要把消失的胡同用画笔留下来!”,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执着,他背起相机,扛上画板,开始了与推土机的赛跑。工作之余,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拍下了数万张照片,勾勒了无数素描稿,创作了数百幅胡同的铅笔画。
对于为什么钟情于铅笔画?况晗自称是“磨铅笔的人”,是因爲他发现了铅笔与胡同之间精神特质上的联系与契合,便勇敢地,也是幸运地拿起了最简单,最经济的铅笔,用铅笔把黑白玩到了极致,玩出了独特风格,还玩出了一个新的画种。他还特别提到的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执着于铅笔画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并未因为画作市场的原因催他改弦易辙。
况晗和他的妻子、儿子。
况晗这一画就是二三十年,不仅画出了一方新天地,而且得到艺术界的认可,收藏界的追捧,还赢得了成千上万老北京的感恩和拥戴,被人们称爲用铅笔与推土机赛跑的画家,幷评爲北京城市英雄。大家说,读况先生的画就像穿越了时空,门墩萧墻、飞檐回廊、杂耍京腔、驴打滚、卤煮烧、炸酱面,又一次回到了美好童年,令人魂牵梦萦,刻骨铭心!正是他这些年努力创作出的珍贵画作,记下了时代的变迁,留住了皇城根的魂魄,爲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连接与延续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中国美术界对况晗的铅笔画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中国美术馆馆长吴爲山在况晗的新作《铅笔·胡同》序言中写道:胡同,是老北京的印符,是北京文化的象征。胡同,展示着光阴流逝所积淀的文化之美,美在平平和和的持家寄寓,美在唇齿与共的邻里亲情,美在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作息规律,美在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
业内人士认为,况晗的铅笔画潇洒脱俗,自成一体。他喜以扁平宽的粗线条,集油画的笔触、水彩的透明、版画的力道、国画的苍劲于一体,笔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其笔似雕刻刀,刀刀到位,刀刀见神。直笔、横笔、偏锋、点彩,布局错落有致,层次井然绯红。线条干净利落,变化多样,色调深浅有度,浓淡相宜。细品其未处理的画作,就像在观摩一件浮雕,凸凹有序,深浅得当。没有繁琐的笔触,多余的细节,而是情驱笔随,一气呵成。在复杂的画面中让观衆读来却甚感简洁明快、生动硬朗、沧桑真实。况晗十分注重情与景,动与静,实与虚的交触,努力用人物打破建筑的呆板,追逐嬉戏的孩童,匆匆奔波的行人,忙碌敬业的商贩,辛勤劳作的主妇,怡然自适的老人……他笔下的人物概括精准。
况先生的宽线条铅笔画幷非想象中描画,它不仅是一门新的画技,更是一种力气活。美术界认爲,素描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独立的画种。而他的铅笔素描是用无数的面取代了线条的组合,面积越大阻力越强,所以要完成一幅画作,付出的巨大臂力和耐力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身爲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况晗,多次获奖,出版有《留住胡同》、《消失的胡同》等书,但一直很低调,其画也犹如他的性格,纯朴厚道,笃诚执着,棱角分明,至今仍默默无闻,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